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烟台大学设立孟二冬奖学金 帮扶贫困学子

    水母网10月11日讯  (YMG记者夏丹)一场同学聚会,酿就一场感恩行动;一次特别班会,成就40余名同学同心助学的善举。昨天,烟台大学中文系87级75班学子查看“孟二冬奖学金”暨人文学院校友基金专用银行账户时惊喜地发现,10月5日中75班相识25年聚会上揭幕的“孟二冬奖学金”暨人文学院校友基金爱心助学行动,短短5天内,学兄学姐们已经给学弟学妹注入了22000元的爱心款,该奖学金今后将专门资助贫困学生。

    同学聚会成就善举一场

    这次缅怀恩师“反哺”母校的爱心助学行动源于一次同学小聚。去年,中75班毕业后留在烟台的几位同学相约聚在一起,大家天南海北闲聊的时候,聊到了马上就要到来的相识25年同学聚会上:举行什么样的活动会让同学们终身难忘?

    这时,该班留校工作的两位同学段志国、王京强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缅怀恩师“孟二冬”,发起爱心助学行动,建立专用账号,让他们这批曾经的烟大学子帮助现在的学弟学妹!这一想法得到在座的几位同学的一致赞同。

    紧接着,该班的王剑波、孟庆胜、姜斌、王海英等同学联络了更多的中75班学子商量此事,大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方案,决定以班集体为首倡者,发起设立“孟二冬奖学金”(人文学院校友基金)———以班级首批自愿捐赠款项设立奖学金种子基金,旨在资助人文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以此纪念恩师孟二冬,传承孟二冬的精神,为人文学院和烟台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期盼着在人文学院和母校的组织宣传下,“孟二冬奖学金”(人文学院校友基金)能不断吸收校友乃至社会捐赠,让基金数越来越大,以造福越来越多的烟大学子,为烟台大学做越来越多的事情。

    5日下午,中75班学子在当年上课的三教301教室召开了一次特别班会,重温大学生活,畅谈20 多年的经历和感受。大家全体起立为孟二冬老师的英年早逝肃立默哀,共同追思班主任孟二冬老师为人为学为文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当这个经过充分酝酿的感恩行动在班会上公布时,得到现场每位同学的热烈响应。

    学生感怀恩师发起助学基金

    5日晚,中75相识25年聚会达到高潮。在师生欢聚的美好时刻,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禁回忆起了孟二冬教授在烟台大学工作生活时的点点滴滴。

    1988年7月,孟二冬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烟台大学中文系任教。他的课深受同学们欢迎。平时默默无语的他,一登上讲台,仿佛换了个人,声音洪亮滔滔不绝。人文学院院长兰翠当年曾和孟二冬在一个教研室,忆起这位大她六岁的“大哥”,兰翠评价孟二冬教授的课“既严谨又宏阔”。他上课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漂亮的板书—————从上往下,从右到左,古雅迷人。

    兰翠回忆说,读研究生的时候,孟二冬在课堂上一般不说话,但一开口就非常精到,“他说话总是深思熟虑?!北弦凳迪暗氖焙?,有六个毕业生组织了一次洛阳———西安———敦煌的古文化考察之旅。这次文化考察的二十多天的路程设置、参观内容、食宿,都是孟二冬一手安排。

    “中75班是孟二冬1988 年—1990年在烟台大学执教时,唯一一次担任班主任的班集体?!痹沃?5班团支书的王京强说,当年班里同学正值青春年少,个性十足,刚开始很难“驯服”。孟老师凭着自己的博学、真诚和公平,很快改变了这个班的风气。这个班后来被评为全校的十个优秀班集体之一。

    在王京强看来,同学们为有孟二冬这样的老师而自豪,孟二冬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竭尽所能将工作做好。大家认为“做孟老师的学生,是最幸福的事情”?!拔颐潜弦岛蠖际谴幼罨愕呐┐?、工厂、学校做起,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努力成长?!蓖蹙┣扛嫠呒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班现有1名厅局级干部、5名县处级干部、12名科级干部,有6位同学创办了自己的企业,2名同学在加拿大和中国香港发展,其他同学大都成为所在单位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而且已经有5位同学的孩子也到烟大求学,跟父母成为了校友。

    把“孟二冬精神”传承下去

    这是一次怀旧的聚会,感谢师恩的聚会,更是一次寻根的聚会。校友们在母校这个精神家园里寻觅精神之根,重温教诲,汲取力量,重新精神饱满地奔赴四方。

    对于中75班学子发起的“孟二冬奖学金”暨人文学院校友基金这一义举,烟台大学副校长江林昌表示,这是学校校友工作的又一重要成绩,不光提供了一个校友反哺母校的平台,更是传承孟二冬精神,积淀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校风学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发地捐助,他们想通过这个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对老师永远的缅怀之情?!苯植衔?,在更深层次上,这是在弘扬烟台大学的良好学风和教风,应该把当年孟二冬老师当班主任那种爱岗敬业、钻研学问、爱护学生的精神以及学生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在烟台大学弘扬传承下去。这个奖学金的建立,对“90”后、“00”后,世世代代的学弟学妹有特别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新闻链接】:孟二冬其人真事

    孟二冬(1957-2006),生于安徽宿县,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北大清华援建的烟台大学工作。1991年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生学位,后毕业留校任教。2004年3月,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教学的工作。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

    2005年12月上旬,胡锦涛总书记是从一篇题为《北大教授孟二冬“呕心沥血铸师魂”事迹感人》的文章中,了解到孟老师潜心治学著述,一心教书育人、强忍病痛折磨圆满完成边疆支教任务的感人事迹,并做出重要批示。

    2005年12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委托国务委员陈至立代为看望孟老师。陈至立在教育部长、北大校长和书记等陪同下,专程来到孟老师家中,传达了总书记对孟老师事迹所作的“为人师表,品德高尚”的高度评价,代总书记向孟老师表示问候。

    2005年12月22日,人事部 教育部授予孟二冬老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1 月16日全国总工会授予孟二冬老师“五一劳动奖章”。

    2006年2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行的元宵节联欢晚会上,两次向北大校长问起孟老师的病情。2006年4月16日上午,受胡锦涛总书记委托,国务委员陈至立再次到医院看望病危中的孟老师。

    2006 年4月22日,孟二冬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49岁。正在国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打来电话表示哀悼和痛惜,对其亲属表示慰问,并交代在追悼会上以个人名义送上花圈。

    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深深感动了孟老师的家人。为了表达对总书记的感激之情,5月25 日,孟二冬女儿孟菲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总书记很快就于6月9日回了信。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赞扬孟老师挚爱中华文化,学习、研究中华文化,以模范行为诠释和躬行中华文化精髓,把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号召各行各业人们认真学习孟二冬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

 
分享到: 
4.55K

相关报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