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规划引领健全机制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

  烟台市辖15个县市区,有154个乡镇街道,6159个建制村。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工作部署,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党委政府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有力抓手,作为各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把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运用到农村,把公民文明养成教育覆盖到农民,从点到面,连片打造,掀起了一轮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热潮。
  一、绘就一张蓝图,着力形成城乡建设互促共进新格局
  把城乡一体导向的乡村文明规划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龙头先导,横向上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相互配套,纵向上市、县、乡、村规划相互衔接,把文化、产业、服务、管理等要素融入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功能布局。在市级层面实行差别化规划路径,市辖6区范围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编制了总体策划,立足城镇化,打造烟台乡村文明行动中心示范区;在龙口市、招远市、莱州市、蓬莱市等经济发达市,突出全域规划、连片打造,着力创建乡村文明行动示范片区;在海阳市、莱阳市、栖霞市等经济欠发达市,彰显地域特色,突出示范引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文明乡村。在县市区层面,全市15个县市区普遍完成了各自的乡村文明建设规划,为乡村文明行动打下坚实基础。其中,招远市聘请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形成了村村有规划,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三项机制,着力构筑坚强有力的工作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文明行动,市委书记张江汀在市委常委会等会议上先后7次进行强调部署,在市委主要领导的推动下,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近40个责任部门一把手任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实施“一把手”工程,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每年召开专题推进会,形成了部门协同、统筹推进、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一方面,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打造“县级整合”平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合村庄综合整治、农村“一事一议”、 农村公路建设、造林绿化等各类涉农补助资金,集中用于乡村文明行动,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完善预算内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使资金投入的总量、增量、增幅以及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度明显高于上年。另一方面,通过财政奖补资金进一步引导村级自筹、农民投工投劳、社会自主捐赠、企业市场参与乡村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去年以来,市级财政共兑现奖补资金4亿元,引导其他投入5.2亿元,支持农村建设项目4548个,惠及3907个村、327万村民。三是建立健全督导考核机制。烟台市将乡村文明行动列入市委重点督查项目,研究制定《全市乡村文明行动推进计划和考核办法》,根据规划布局和县市区财力将15个县市区分为三组进行分类考核,重点考核村容村貌、道德文化等7大类31项重点工作,实行随机暗访、现场观摩评选、每月通报、半年考核排序、年终兑现奖惩,由市直接考核到各乡镇和涉农街道,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挂钩,与干部使用挂钩,纳入县市区科学发展考核。未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和地区,要在市委常委会上说明情况。
  三、突出四大工程,着力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
  一是集中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一方面,将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一号工程,从去年12月开始,利用7个月的时间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集中会战,逐镇逐村开展地毯式整治,到今年3月底,累计投入资金约3.8亿元,清理“三大堆”近6万处,治理河道沟渠约745公里,清理垃圾25万余吨。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统一管理、受益缴费、政府补助、市场运作、管干分离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制和环卫、镇街、村居三级监督考核体系。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以镇街为主体,以村居为单元,引进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做到了全域性覆盖、精细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市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的总投资已达7.46亿元,建成101座乡镇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165个,招用乡镇、村居保洁员2.4万余人,93.3%村居纳入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系统。另一方面,狠抓绿化亮化、道路交通、供排水与污水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88%以上的村庄实现了村内街道硬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1%,城乡供水一体化率36%,29%的村居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水系绿化和村庄绿化大见成效。将环境整治与旅游开发、民俗文化传承以及地理标志产品推广结合起来,观光休闲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取得了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二是启动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对传统村落进行调查摸底,划定保护范围,明确建设强度,延续传统村庄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建成了一批以莱州市金城镇、招远市山里陈家为代表的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点的山乡渔村。其中,莱州市邀请山东工艺美院参与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区的设计规划,保留重现莱州传统景观门楼、石墙,打造了“自在农事、自快生活”等一批乡村记忆主题工程。招远市辛庄镇高家庄子村等4个村庄跻身中国传统村落和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行列。三是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以“四德工程”建设、“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为三大抓手,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先后召开两次“四德工程”现场推进会,全市5384个村居建立了“四德榜”,建榜率达到80.68%。全市成立县级以上“双新”培训讲师团14个,培训妇女骨干3万多人。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及“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移风易俗、倡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气。四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强力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全市农家书屋建设结合农村城镇化改造提升质量,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坚持流动辅导、流动展览“种文化”到基层,推行专业人才“走基层、结对子”,为农村配备了文化辅导员。实施民间文艺团队扶持工程,全市能够独立演出或排演整台大戏的农村民间文艺团队达到1000余支,7个庄户剧团被评为全省“十佳庄户剧团”和“优秀庄户剧团”,每年累计为基层群众演出3万多场,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烟台市委宣传部部长 刘延林)

 
分享到: 
4.55K

相关报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