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1987年,张纪清老人化名“炎黄”为江阴祝塘幸福院建设捐助了1000元善款。此后长达27年的时间里,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炎黄”坚持为慈善事业捐款。江阴人一直在找寻这位做善事不留名的“炎黄”,但始终找寻不到。倘若不是在银行汇款时晕倒,可能他捐助善款的秘密始终不会被揭开,人们也不会知道“炎黄”的真实姓名叫张纪清。
当谜团被揭开,“炎黄”出现在视野中,他不是腰缠万贯的老板,也不是手握权力的官员,他只是一名拿着500元退休金的老人。每次几百上千元的善款对于张纪清老人来说并不是小数目,都是靠着老两口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张纪清的生活非常节俭,但给他人捐款时却很慷慨。在善行被媒体报道时,张纪清老人面对镜头很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情?!倍钦?7年来始终如一的“小事情”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中国。
“感动中国”给张纪清老人的颁奖词如是写道“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灵,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有人会说清贫和高贵不是反义词吗?怎么能够同时用来一个人身上?什么叫做高贵?有人认为富贵就是富甲一方、雍容华贵,这真是大错特错了!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家周国平说:“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尚和卑鄙?!?7年的善举照亮了张纪清老人的内心,我们看到了圣洁,看到了高贵。
对于善举,我们不能止步于赞美。张纪清用“炎黄”作为化名,看重的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身份。我们13亿炎黄子孙如果都能够像张纪清那样多行善举多做好事,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在张纪清的故乡江阴掀起了这座城市慈善事业的一场“隐形”旋风,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成了“炎黄”的同行者,江阴也因10万青年志愿者遍布城乡而被誉为“志愿者之乡”。这是张纪清老人所期望的,更是整个社会所期望的。
“帮助别人很简单,有时就是搭把手的事?!闭偶颓謇先硕运?7年的捐款事迹做了这样的总结,字里行间透着老人淡泊的心志和高尚的情怀。27年的捐款单据已经陈旧发黄,但张纪清老人的行善路却愈发光芒。我们祝福张纪清老人身体健康,好人好报,也祝愿更多的人能够继承和发扬“炎黄”的精神!(毛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