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7月3日上午,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自2013年以来甘肃省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的情况,并公布了三起毒品犯罪案例。(7月3日人民网)
毒品危害,众所周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宣传处处长、新闻发言人翟荣生还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何二洒案、马得胜案、马艾米尼案三起毒品犯罪案例。据翟荣生介绍,这三起案例具有涉案毒品数量巨大,各主要被告人均长期从事贩运毒品犯罪活动,各主要被告人在实施毒品犯罪中均起组织、策划、筹措资金等主要作用以及社会危害极大的典型意义,三起案件的主犯均被判处死刑,剥夺整理权力终身。
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高达5000亿美元以上,是仅次于军火交易的世界第二大宗买卖。不少人认为,毒品离自己很远,其实毒品之害尤其对青少年的危害,往往就在身边。
远离毒品危害是一场持久战。吸毒者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严重的则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还容易引起家破人亡。而贩毒者,更会面临最高死刑的处罚。当前,禁毒形式比较严峻。一份《中国禁毒报告》披露:2009年,全国登记吸毒人员133.5万人,到了2014年4月,这一数字变为258万人。短短5年时间就翻了一番。
如今,在一些青少年中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你今天HIGH(嗨)了吗?”言外之意就是询问对方吸毒了没有。在采访“瘾君子”们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戒毒人员大多是20-30岁左右的青少年。国家禁毒委公开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我国登记吸毒人群中,35岁以下青年仅占58.1%,到了2014年4月,这一比例猛增至75%。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青少年吸毒者比例更高。
为什么毒品最容易侵害青少年?首先,强烈的好奇心是吸毒人员涉毒的首要原因。吸毒群体中的绝大部分是无业人员,一些尚为青少年,吸毒后自以为没事,后来便无法自控欲罢不能,而为毒资不少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其次,由于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很容易交友不慎,在“义气”之下就和所谓的朋友走上了吸毒之路。有专家一针见血说得好:青少年大多涉世未深,好奇心强烈,什么都敢尝试。和成年人相比,他们精神世界不够强大,缺少情感宣泄、倾诉内心的方法,在朋友圈的群体压力之下,他们无知无畏,很有可能就此铸成人生大错。青少年涉毒缘由,主要在此。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吸毒之害,不但危害吸毒者身心健康,还容易引发各种违法犯罪。由于吸毒是一种高额消费。一般情况下,“瘾君子”正常合法收入是难以维持他们不得不采取种种非法手段获取钱财。一些吸毒者就采用盗窃、抢夺、诈骗等手段获取毒资,甚至引发抢劫、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有些女性吸毒者甚至以色相换取财物换毒资,不少吸毒者导致家破人亡。
帮助吸毒人员尤其青少年涉毒者远离毒品,不仅需要吸毒人员自己的努力,从身心上认识到危害并努力戒毒,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由于戒毒复吸率高,管理部门需抓好劝戒工作,并做好戒后帮教工作和人文关怀服务。同时,进一步健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制和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措施,完善预警处置、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的网格化管控体系,严防吸毒人员肇事肇祸,帮助吸毒人员尽快回归社会,十分必要。远离毒品危害是一场持久战,丝毫不能松懈。(特邀评论员 姜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