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志愿服务项目助推制度化建设

发表时间:2016-03-04 07:52:00来源:烟台文明网

  志愿服务工作,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自2014年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和《社区志愿服务方案》以来,全国各地稳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志愿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的热潮在城乡基层蓬勃兴起。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志愿服务还处在初始阶段,活动开展不够经常、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关键在于各地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加快志愿服务的项目化建设,使志愿服务工作能精准细致的落实,助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日前,受伊朗 “友善之墙”启发,山东省烟台一中高一十班的7名学生,在烟台市芝罘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三马路“务工人员休息亭”建立“爱心亭”,把自己的闲置物品整理整齐,清洗消毒后,送到“爱心亭”处,让有需要的人再次有效利用。此次“爱心亭”的建立,是项目化建设的有益探索,从选址、场地标识布置、征集闲置物品以及征求相关部门意见,都经过精心的准备,仔细的设计,既环保、节约资源,吸引了周边众多市民参与其中,激发了更多人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
  说到“爱心亭”,不得不说,此举在国内颇受欢迎,很多城市、小区都出现了一面面温馨的“爱心墙”,既传递了爱心,又不失为一个好的志愿服务项目。但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些“爱心墙”就因由于衣物较多、堆放杂乱,无人管理,“有碍市容”被叫停取缔。这也充分说明,好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果不能长效的坚持,好事也达不到好的效果。
  纵观全国宣传推选的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中,无论是河西区天塔街“邻居节”志愿服务项目,还是聊城市临清市“爱心1+1、善行365”志愿服务项目,或者是“我给乡亲照张相”志愿服务项目,都更加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更加注意长效和常态。如此,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加广泛,志愿服务的方式才会更加灵活多样,只有在具体、实在、可为,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才能搭建起群众共同参与的舞台,使每个人都成为文明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把志愿服务的涓涓细流汇成源源不断的“爱心长河”,使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扬帆远航,不断助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刘宪营)

责任编辑:刘津彤

主题活动

更多>>
  • 2.png
  • 1.jpg
  • 1.jpg
  • 1.jpg
  • 1.jpg
  • 魅力烟台魅力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