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寄托哀思,缅怀亲人。清明节快到了,昨日市民利用周末到殡仪馆、墓地扫墓,追思故人、缅怀亲友。记者发现,文明祭祀新风日渐深入人心,有的通过集体默哀代替烧纸,有的减少了烧纸量代以鲜花,还有不少年轻人通过网上祭祀追忆远方的亲人。
昨日一早,市民李先生一大家子10来口人来到位于莱山区的永安公墓祭拜父母。同往年一样,兄弟姊妹几个带来了供品、烧纸和鲜花。不过今年带的烧纸明显少了,鲜花倒是多了好几盆,是孙子和外甥们买的?!澳昵崛烁不队孟驶腊堇先耍庋餐??!蓖跸壬怠?
记者在永安公墓门前看到,现场鲜花排成10米长廊。前来扫墓的市民基本都买盆菊花,带着烧纸的市民也不少,公墓东北侧有几个大池子,专门用来焚烧供品和烧纸。记者去年也曾于清明节前夕到这里采访,感觉今年来烧纸的市民明显减少了。随后,记者又来到芝罘区殡仪馆,虽然里面有专门供市民烧纸的地方,且周末属于不禁烧的时间,但烧纸的人比往年明显减少。
记者了解到,现在遵循传统烧纸祭扫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认为只要表达自己的诚意就行,祭祀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市民来到殡仪馆,取出寄放的骨灰盒,一家人站在周围默哀几分钟;也有市民会放上几束鲜花或者死者生前喜欢的东西,表达心意。
市民刘女士这两天通过祭祀网怀念逝去多年的奶奶。她说,清明扫墓,缅怀亲人,形式不重要,只要找到恰当的寄托哀思的方式就可以,网上祭祀很适合现代人,更环保。网上有虚拟墓地,注册后就可以给亲人申请一个,可以上传亲人的照片,辅以文字介绍。祭祀亲人只需要点一下鼠标,鲜花就上去了,还可以网上留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上?!澳棠蹋蚁肽懔?,你在天堂还好吗……”昨天,刘女士含泪写下祭文。记者 侯召溪 实习生 孙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