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6月3日,我的一篇小文在《人民日报》评论版上刊登,不少人或发短信或打电话表示关心。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稿。之所以此次引起不少朋友关注,缘于我在《说吧》版上的专栏,很多人每周都看到我的名字、头像以及文章,自然就想到《人民日报》上的那篇文章是我的。
说到专栏,我简单介绍一下。2012年初,我在《说吧》版开设“文武之道”专栏,主要是针对龙口乃至全国新近发生的热点时间进行评弹———聚焦民生,关注时事,评世间百态,论天下话题。该专栏一方面针对社会假恶丑现场,理性批判,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对真善美不吝美言,将正能量传唱。该专栏自开设以来,坚持至少每周一期,目前已发稿近百篇,目前已成为《今日龙口》的品牌专栏,深受龙口读者喜爱。2012年,“文武之道”荣膺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专栏奖,专栏文章《没有桃色事 何惧艳照门》荣膺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新闻评论奖。
我喜欢思考,尤其对于一些社会现象、时事热点,更愿意看得“深”一些,发表观点。从2005年起,我就在本报的“百姓茶座”、“龙口时评”等专栏发稿。直到2011年,《说吧》版开设,本报终于有了专门的言论版面。在编辑《说吧》版的过程中,我坚持每周至少写一篇评论,状态好的时候每周能写两篇。后来,在同事的建议下,就以自己的名字,开了“文武之道”专栏。与此同时,我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撰写时事评论,投稿到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其他报刊。虽然刚开始时稿子石沉大海,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稿子陆续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法制日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新民晚报》等媒体发表,数量近千篇。一些报刊还向我约稿,给我开专栏。此外,腾讯网还邀请我开通“思想名博”,短短三年,点击率270多万次;以名博QQ注册的腾讯微博,粉丝近7万人。
说实在的,由于时间关系,我的一些稿子是“急就章”,显得粗糙,甚至也有一些常识、语法等低级错误。一位老读者就常给我挑错,让我受益匪浅。虽然稿件不是件件精品,仍受到读者肯定。一次,参加市里会议,一位市领导告诉我,他??次业淖ɡ?,文章写得很不错,鼓励我坚持下去;在某单位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每期“文武之道”他都会剪下来,让儿子学习;一位退休干部常年关注我的专栏,多次打电话鼓励我,认为“文武之道”文章很有思想性,犀利不极端,如同绵里针……正是读者的批评、鼓励和关注,“文武之道”才一直坚持下来。
写评论,不仅需要思考,更需要积累。于是,我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逼着自己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力争成为“多面手”。我一直认为,我之所以能成为报社骨干之一,与爱思考、勤学习、写评论不无关系。
不求资深,但求维新。这是我对自己写时评的要求。我坚信,思考使人充满智慧理智,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说吧》队伍中,做个勤动脑、爱思考、有思想的人。(特邀评论员 王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