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这一天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我们走进烟台莱州市东坊北村体验腊八节民风民俗,在走向餐桌之前,先让我们看看关于“他”的传说。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释迦牟尼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袄鞍恕币渤闪恕胺鹱娉傻兰湍钊铡薄?
村子里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 腊七、腊八是一年当中气温比较低的日子,人的体质也相对较弱,而简单的一款腊八粥却包含了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明目、安神、通便等作用,可谓是面面俱到,所以腊八这天,程郭镇东坊北村的村民们家家开始忙活做腊八粥。
老战是程郭镇东坊北村的一位包村干部,今天是腊八节,他受到了村民孙玉芝夫妇的邀约到家中过节。走进孙玉芝家中,全家人热情地将老战迎进门,随后孙玉芝和秦云波姑嫂两人就开始为今天的腊八宴前前后后忙碌起来。
说起姑嫂两人做腊八粥的手艺,那可是七里八乡数一数二的,秦云波说:“我们姑嫂两人的手艺都是跟着家里的老人学的,做了也有几十年了吧,每年我们一大家子都会凑在一起过腊八节,做腊八粥的原材料都是我们自家地里种的,寓意来年的日子‘五谷丰登’?!?
挑选原料,把红小豆、糯米,花生、芸豆、大枣等混放在一起。接下来就是反复的淘米阶段,对于淘米可是门手艺活儿,孙玉芝娴熟地倒换着两个盆子中的水。要想做好腊八粥,适当地掌握水跟米的比例很重要,孙玉芝足足淘了3大碗米,小姑秦云波负责给锅中添水,准备工作完毕,腊八粥就开始正式熬制了。
熬制腊八粥很考究“我们都用大铁锅煮腊八粥,铁锅不同于现在咱们用的电饭煲,它炖出来的腊八粥格外得黏糊。但是这个火候很难掌握,一开始需要急火快烧,临近出锅前20分钟,就要慢火闷,否则粥很容易被熬糊?!彼镉裰ピ诠ㄇ昂箧凳斓孛钭?。
在孙玉芝熬粥的同时,六岁的外甥女静静也一刻不离的围在她的身边。等静静长大的时候或许不会记得腊八粥的做法儿,但那种芳香四溢的口感,承载的外婆家中腊八粥的味道,应该会留在孩子今后的记忆中。
刚下锅5分钟,孙玉芝就开始掀开锅盖搅拌,“这一锅粥至少得煮2个小时,期间不能离开人,每隔几分钟就得搅拌一次,要不粥就会粘到锅底下?!痹谒镉裰サ诙谓涟璧氖焙颍嗟南闫丫宋颐堑谋强?,只见豆子、枣子都已经泛到水面上来。第三次开锅搅拌的时候,腊八粥已经变得很浓稠了。经过反复几次地开锅搅拌,腊八粥终于进入了最后的细火儿慢炖阶段……
熬腊八粥 腌制腊八蒜两不误每逢腊八节,孙玉芝家里除煮腊八粥外,还有腌腊八蒜?!袄鞍怂馐墙馔啡テず笈菰诿状啄?,七天后蒜呈浅绿色,味道鲜美,老辈儿们说是食后解毒、避瘟邪?!彼镉裰ス蒙┝┧档馈?
姑嫂两人以及家中的孩子“全家总动员”一块儿动手剥起了蒜皮。在剥蒜皮的过程中,孙玉芝为孩子们讲了一个有关腊八蒜很有意思的故事:“话说从前做买卖的人到年尾儿都要收账了,为了延续明年的买卖且不伤彼此的和气,都会腌点儿蒜送给对方,请对方七天以后吃掉,寓意一个周以后就‘清蒜’?!?
剥好的蒜皮被一一装到准备好的器皿内,再倒入地道的米醋、砂糖,封口、上下晃悠几下,全家人高兴地相互会心笑着?!拔颐钦舛际抢鞍说碧熘罄鞍酥?,也是在这天开始腌制腊八蒜,七天以后腊八蒜会变成青绿色,腊八过后、春节期间来了客人还可以招待客人。”孙玉芝说道。
一通忙活之后,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在冬季这个特殊的节令里一起分享热腾腾的“美味腊八饭”。(胶东在线网通讯员 梅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