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烧灰包粽子 盘点老烟台专属端午习俗

小学生学包传统粽子,体验端午习俗

大熊猫吃粽子过端午

   “五月初五好端天,鸡蛋鲜果敬神仙;敬得诸神心喜欢,一年四季保平安?!闭馐且皇拙墒绷鞔谘烫ń值亩宋缃诿褚?,就像里面唱的那样,这是一个温暖而又祥和的日子。在三天快乐的小长假中,大家一定感觉到了端午节的浓郁气息,从餐桌上的粽子、鸡蛋,到门上插着的艾蒿、桃枝,再到孩子们手脚上缠绕的彩绳、路边小摊兜售的香囊,无一不在传达一个信号———传统民俗文化开始逐渐回归。
  虽然有华人的地方就过端午,但习俗却各不相同,那么老烟台的端午节有啥特别的过法?

  【粽子】
  烧灰制碱水最爱大黄米

  提起端午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吃粽子,所以粽子总是商家必争之地。今年也不例外,大型超市、街边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粽子。记者发现,作为商品的粽子早已跳出了传统框架的束缚,口味上有甜有咸,形状上方菱不一,价格上相差悬殊。
  不过对于民俗专家张荣起老人来说,最有味道的粽子还得自己包,尤其是胶东地区独有的“灰汤粽子”?!捌涫?,这种粽子在栖、蓬、招、牟、乳一带曾经很盛行。近些年有些单薄,可能与做起来较麻烦复杂有关?!?
  张荣起说,“小时候,与母亲同辈的人,一到五月便三五成群地到芦苇塘采摘苇叶,回来便用细绳捆成一捆捆,然后放在清水盆里浸泡。浸泡的清水一天一换,之后晾干收藏,只待端午节时包粽子用。”
  张荣起回忆说,在端午节前一天,母亲一早便到山坡或堤堰上拔些山胡蕉、山茶叶回来,放上些预先收集晾干的石菖蒲,然后去村头烧成灰。燃烧时,老远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敏感的蚊虫闻此味便避而远之了。待燃尽成灰之后,母亲便用净布将灰包好,放入一个瓷缸,慢慢倒进水,待清水逐渐由浅灰色变成深褐色时,再过滤一次,便制成农家特制的碱水。张荣起说,过去胶东几乎所有的家庭主妇都会包这种特制灰汤粽子,不仅蕴含着异香的味道,还包含着驱邪避灾的意义。
  除了灰汤粽子,传统胶东地区还有一种独特的粽子叫做角黍,用大黄米(黍米)包制,虽然城市中难得一见,但很多农村还保留了用单一大黄米做的粽子的习俗。

  【彩线】
  默言系绳雨天弃黄色剪纸贴门槛

  其实在胶东传统习俗中,端午节除了粽子,还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拔颐切∈焙颍康蕉宋缃?,父母就会用五色彩线绑在我的手上,再在身上带上香包,祈求平安?!泵袼鬃衣牢按锔嫠呒钦?,根据胶东民间习俗,端午节这天不搞祭祀活动,只有民间祈福?!拔迳氏咭步凶龀っ?,系绳子的时候禁忌孩子开口说话,五色线也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水里,意味着将水中的瘟疫、疾病冲走?!甭牢按锝馐退?,过去民间少医缺药,特别是小孩抵抗力差,端午节其实是告诉人们已进入盛夏时节,要注意防暑防病,驱瘟避邪,特别是五毒的侵害?!霸谂┐澹褂腥擞没撇贾谱鞒珊镒?、孙悟空,挂在门上辟邪;用五彩丝线扎制成非常小的笤帚、炊帚,给小女孩挂在衣服的扣眼里?!?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一就开始了。“在蓬莱、龙口、长岛等地称五月初一为小端午,需要在大门门槛上贴一对用黄纸剪的牛。”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兰玲告诉记者,五月初五,称大端午,一些地区还在门窗上贴剪五毒图剪纸或贴艾虎、葫芦、黄牛、桃、狮、鸡等剪纸,这些民俗意象在民间都有辟邪之功

  【祛邪】
  插艾挂桃枝露水洗眼睛

  端午节在烟台有插艾、把麦、挂桃枝的传统习俗,人们将其搁在门楣之上,意去百病,避邪,有的人家还在门上张贴钟馗神像。
  其实,众多端午活动中,“抹露水”曾经是最重要的一项?!岸宋缃谝淮笤纾笕嗣潜惆汛笠坏愕暮⒆咏行?,一起奔向野外的麦田。这时的麦子都已经秀穗灌浆,绿油油的一片清新?!痹谡湃倨鸬耐昙且渲校嗣且宦纷呃?,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旷神怡。“当来到麦田前时,大人们用毛巾小心翼翼、翻来覆去地在小麦或青草梢头拉来拉去,不一会儿,毛巾就湿漉漉的,像在水中浸泡过一样。大人先用被露水浸湿的毛巾给孩子擦手、擦脸。在洗擦的过程,特别注意眼睛和耳朵的部位,擦洗得特别仔细和干净?!薄疤先怂担宋缯馓?,在太阳没出山之前,用天降的甘露洗过脸后,孩子年内不仅不会生病,还会变得耳聪目明,神清气爽。给孩子们擦洗完后,大人也要擦洗。特别是年轻一点的妇女们,她们洗得十分认真,据说,端午的露水能美容养颜。最后,大人们还要把浸湿的毛巾带回家中,给不能出门的老人或孩子擦脸、双臂和脖颈,说是‘端午的露水仙人的药,擦擦洗洗不生疮疖’?!保钦摺∩圩常?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