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近年来,招远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根本,大力实施未成年人“阳光成长”工程,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了学习美德、践行美德、弘扬美德的浓厚氛围,引导全市未成年人在广泛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一、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未成年人阳光成长环境
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完善政策措施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做到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打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的阳光环境。一是营造“阳光成长”氛围。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电子显示屏等多种途径对师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重大主题活动、运动会、节庆日等时间节点张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宣传画、公益广告。先后举办专题宣传栏238期,悬挂宣传标语469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二是着力提升师德师风。重点开展了师德师风集中学习、师德先进典型选树、师德提升主题实践、师德师风问题自查督查等师德建设“四项行动”,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德育课教师、团队干部、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骨干力量。进一步确立全员育人的理念,明确学校每一名教职工和各项工作的德育职责,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是完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运用思想品德课、学科教学渗透、专题班(团)队会、主题升旗仪式、文体活动等多种手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建立健全了家长委员会制度,全市成立了49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实现了家校沟通顺畅,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合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公安、文化、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先后组织了五轮集中整治,下发各类整改通知11件,取缔违规点6处,整改隐患12处。近三年来,没有出现校园周边环境责任事件,全市共有4处学校被评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单位”,10处学校被评为烟台市级“平安学?!?。五是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活动阵地。把学校少年宫和校园道德讲堂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全市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47处,参加活动的学生达到16万人次。在学校、社区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研究中心、心理健康辅导室、心理渲泄室、阳光谈话室等,为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挽救、感化及心理疏导提供温馨平台。社区少儿图书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对中小学生实行免费开放,构建立体化、多元化、层次化的校外教育阵地,切实满足未成年人成长需求。
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塑造未成年人的阳光心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教育为着力点,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不断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弘扬崇美向善新风尚,提升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中国人民坎坷追梦历程的深刻启示和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组织开展“唱响青春梦想”、“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征文大赛,用文章记录和表达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举办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团队活动等1289次,邀请专家学者、模范人物开展“中国梦”讲座46次,宣讲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每年组织2次“中国梦?我的梦”主题书画活动,用绘画形式描绘中国梦和个人梦想,增进了少年儿童对“中国梦”的理解认同和朴素感情。二是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先后投入资金789.1万元,为所有学校建设了高标准图书室、阅览室。以“读经典的书,做有内涵的人”为目标,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好书共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大量阅读、双轨运行”教学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鼓励家长和学生同游书海,家长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以家长读书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开展“晨读午练”诵读活动,通过朗诵、歌舞、情景剧、诗配画等形式,把经典诵读与学习道德模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每月一评“读书小标兵”、“阅读之星”和“书香之班”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潮。三是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构建了“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祖国、感恩他人、感恩自然”五个方面的感恩教育体系。利用清明节、重阳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办手抄报等,增强了青少年学生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时代的责任感;开展“感激师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感恩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事”活动,感恩同学、感恩他人,在生活和学习中对自己的鼓励、帮助和支持;开展“德孝文化长廊”建设活动,展示古今名人的典故、格言、二十四孝图等内容,使学生在校园各个角落都能受到德孝文化的熏陶;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师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在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兼职教师,开设了专门课程,开课率达到了100%,做到了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咨询活动,学生积极调节心理、提升心理素质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积极探索“治未病”工作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之中,利用各种载体,引导未成年人学会舒缓调节心理的科学方式,提升心理素质。
三、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引领未成年人的阳光行为
通过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大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在自觉实践和自主参与中,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提高道德素质。一是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围绕“懂礼仪、知廉耻,讲文明、守法纪”的要求,开展养成教育和法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在学??А⒀弦狄约叭胪?、入队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全市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宣传活动146场次,学生行为规范逐渐养成,文明礼仪成为习惯。二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学习九旬老人刘盛兰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不计回报、无私奉献的爱心事迹,激发广大未成年人强烈的志愿服务热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刘盛兰精神”。成立志愿服务队189个,组织学生走上社会、敬老院、社区,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我是爱心小天使”、“我是城市小主人”、“我是文明小使者”等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爱心。三是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近年来,全市中小学开展教育活动315场次,参加人员达到36万多人次。在少先队建队日、“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了书画、航空模型、七巧板、篮球等文体比赛,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找到展示的舞台;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追思先贤”活动,表达对先烈、先人、先贤的感恩和敬仰,引导他们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期间开展“童心向党”活动,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期间,把“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爱他人、爱自然”融入其中……四是开展“日行一善”、“洒扫应对”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组织中小学生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效应。五是开展“学雷锋、做阳光少年”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学雷锋与争当“阳光少年”结合起来,选树未成年人身边典型,提高青少年的志愿服务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通过“红领巾在行动”、 童心向党、优秀童谣传唱、网上签名寄语、“拒绝零食,勤俭节约”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扶老助残、保护环境、热爱祖国、勤俭节约等良好行为形成;通过“阳光少年”典型选树活动,选树出一批批少年儿童道德先进典型,挖掘、提炼、宣传他们的动人故事和感人细节,增强了典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全市青少年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