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烟台公益海葬首日131名逝者魂归大海

     烟台文明网5月19日讯  海浪轻轻,海鸥盘旋,海风拂送,鲜花相伴,在浩瀚的海洋中,逝者悄然安息。5月18日上午,在烟台崆峒岛东南海域,三艘船艇一字排开,烟台首次大型公益型海葬活动在这里举行。本次活动由烟台市文明办、烟台市民政局主办,芝罘区民政局、芝罘区殡仪馆承办,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管区协办。在鲜花、海鸥和音乐的陪伴下,131位逝者的骨灰被缓缓撒入大海。此次公益海葬共有256名逝者家属代为报名,海葬活动分18号和19号两天举行,共有800多位市民参与活动,把对亲人们的哀伤与思念撒向大海。
    骨灰同花瓣一起撒进大海
    “逝者可敬,海葬可贵;今日公祭,同礼共拜;远送亲人,魂归大?!痹缟?点,伴随着庄严的音乐,我市首次公益海葬公祭仪式拉开帷幕,工作人员宣读海葬祭文,献给海葬的256位逝者,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敬仰。
    仪式结束后,300多名逝者家属分乘3条船,带着亲人骨灰盒乘船出发。工作人员为每个家庭发放了一个盛有白、黄菊花瓣的小篮子、白色手套及写有“回归自然、情寄苍海”的可降解纸质盒。家属们都默默凝视大海,听着工作人员讲解海葬的注意事项。
    经过十几分钟的航程,到达指定位置后,工作人员引导船上的市民们站起排队,通过专用的通道逐个将骨灰撒向大海?!奥瑁丶伊?,终于圆了您的心愿了。”伴随着黄白菊花瓣,市民朱女士将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眼睛渐渐湿润。她告诉记者:“我母亲去世前就嘱咐我们把她撒在大海里,省了很多凡俗的仪式,最主要大海都是我们的故乡?!笔苣盖子跋?,朱女士对海葬同样也持支持态度。朱女士说:“我以前也跟我儿子讲,以后我老了,我也会走这一条路。我觉得这样挺好,没有那么多繁琐的东西,我挺能接受的,家里人对这些也比较认同。”
    记者观察到,撒完骨灰后,家属将装骨灰的纸盒和装花瓣的篮子放到了指定大箱内,避免塑料袋等杂物掉入大海污染环境。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家属面向大海三鞠躬,船长驾船绕行三圈后返回。一路上,海面只有轰鸣的马达声。从上船到下船,整个海葬仪式在海上仅用时半小时。
    据了解,今年的海葬共有256名逝者家属代为报名,以中老年人居多,一共分两天进行。18日是海葬的首日,共有131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其中最大一位逝者96岁,最小一位10岁?!氨敬伪T嶙罡吡涞氖且幻?05岁的老人?!弊蛉?,芝罘区殡仪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位男士为其105岁的老岳父填写了报名表,老人是1995年去世的,女婿来替他完成遗愿。 
    烟台市公益海葬已成业界常态
    “今年烟台市作为海葬的‘试点年’是非常成功的,说明咱们烟台市民的思想意识和环保意识很到位。”看着本次海葬活动圆满结束,市民政局副局长周喜讯告诉记者,自从海葬报名第一日开始,就有很多市民报名,“实际报了260多人,有10名左右临时变故没有参加,实际参加的逝者为256名。这体现了烟台市民祭祀文明、思想开明,是我们文明城市的缩影。这也让我们特别激动?!?
    周喜讯称,从传统观念来说,“入土为安”、对先人的敬畏深深存在国人的心目中。但从目的来看,让故去的亲人安息,回归自然,这与海葬、树葬没有什么不同。而与土葬等传统殡葬方式相比,海葬既节约了土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亲属节省了一些丧葬费用,减轻经济负担。海葬真正实现了“人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的生命定律。近年来,越来越少的墓地资源和高昂的墓地价格迫使人们转变观念,我市市民开始尝试多种形式的殡葬方式改革,如树葬、海葬、花坛葬、壁葬、草坪葬、塔葬等等。海葬作为环保、生态的绿色殡葬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今天是政府部门举办的首次骨灰撒海活动,是烟台殡葬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将永远载入史册。”周喜讯说,烟台,是一座向海而生的美丽海滨城市,殡葬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从土葬到火葬到海葬,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选择这种与大海最亲近、最无间的方式,来完成生命的轮回。
    本次海葬活动得到了烟台市民的大力支持,以后我市每年会继续进行公益的海葬活动,将此举形成常态坚持下去。凡是烟台市户籍的逝者都可以免费参加,对于不是我市户籍也想在烟台参加海葬的逝者,随着该项服务的不断完善,也将有机会来烟海葬。(水母网 记者 刘晓阳 刘鹏飞 通讯员 徐婷 张文)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