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端午节、八月节(中秋节)和过年,这在老家牟平是一年中最隆重的3个节日,都要进行亲戚之间礼尚往来的活动。虽然都是带着礼物串亲戚,其中却有“行礼”和“出门”之分。在牟平人心目中,“行礼”这个字眼有着特定的含义,指的就是每年的端午节和八月节之前,晚辈到长辈家送点礼物,尽尽孝道,被称之为“行端午礼”和“行八月礼”。过年期间,带着礼物串亲戚叫作“出门”,而不能叫作“行礼”?!俺雒拧焙汀靶欣瘛被褂凶畔附谏系那穑辍俺雒拧钡闹氐闶悄赶登资簟牙押途司思?,“行礼”的重头戏则是体现在女婿对丈人家。虽无明文规定,却都心知肚明,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叵肫鹕鲜兰土桨耸甏?,由于农村生活艰难,物资匮乏,“行礼”和“出门”这档事,尤其是“行端午礼”,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
每年跨进农历四月的门槛,就要开始准备“行端午礼”了。尤其是还没结婚的新女婿,更是把这件事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女婿到丈人家行端午礼,除了饽饽、鸡蛋、酒和点心之外,一定少不了新鲜鱼。那时候,鱼由水产公司统购统销、统一价格。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鲅鱼每斤三毛九,鲐鱼三毛六,燕鱼两毛五,扒皮狼两毛钱,但不是每天都有。如果水产公司有熟悉的人,可以提前打招呼留几条。实在不行,就要骑着自行车到海边有渔业队的村去买,我曾经坐船到养马岛洪口村渔业队买过鱼。一般情况下,给老丈人和每个舅哥家4条鲅鱼,那是体体面面。如果没有这几条鱼,那怕饽饽再大,也显得礼轻了,别人问起来,丈母娘也很没面子。
为了这几条“行礼”的鱼,那几年还闹过不少的趣事。我们村有个伙计,丈人家是相距20里路玉林店南村的。那天,他托人买了6条鲅鱼,再添上其它几样礼物,就打发媳妇回娘家行端午礼。媳妇用报纸把鲅鱼一卷,绑在自行车后座上,车把上挂着其它礼物,兴冲冲地直奔娘家而去。等到了娘家停下车,回头一看傻眼了:6条鲅鱼一条也没有了!到这时说什么也晚了,只能对着老娘吧嗒吧嗒掉眼泪?!拔耷刹怀墒椤?,这边她气得掉眼泪,那边她弟弟兴冲冲从外边跑进来,一进门就大喊大叫:“今天发财啦!捡了4条大鲅鱼!”原来,她弟弟到公社驻地买茄子苗和辣椒苗,往回走的路上,遇上了天上掉馅饼———捡了4条大鲅鱼,另外两条被一个锄地的老汉捡走了———话说到这儿就不绕弯子了,大伙千万不要笑话,这其实就是本人的媳妇。这件事已经传到孙子辈了,到今天还是我家的一段笑料。
还有比这更出彩的事,我们同行一个伙计,那年在养马岛黄家庄驻军炮三连建设营房。时间长了,和村里的渔业队都混熟了。那天,渔业队打上一批扒皮狼,每条都是一斤以上的个头。他说要去丈人家行端午礼,渔业队长就半卖半送了他二十几条。他兴冲冲跑回家,再添点其它礼物就飞奔丈人家。到了那儿一看,家里就丈母娘一个人,其他人都在打谷场上忙着脱墼坯,准备给他三舅哥盖房子。他自然不能在家呆着,也麻溜溜地去插上手干了起来。吃中午饭了,等把鱼端上饭桌,着实让他哭笑不得———丈母娘做的扒皮狼鱼没扒皮!这能怨谁?一个离海边60多里的乡下妇女,过年招待客人用的都是木头鱼,不要说吃扒皮狼,从来连看也没看到,又没有人指点,不出洋相那才怪呢!
如今,家家户户的小日子都过得挺滋润,“行礼”的规矩也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大多会掏出钱往长辈手里一拍:“也不知买什么好,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看着买吧。”如此一来,反倒觉得生活中少了许多乐趣?;赝废胂?,那些年苦中作乐的日子也挺让人怀念的。(刘甲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