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50万“小红帽”温暖一座城

    八月的烟台,志愿服务精神熠熠生辉。15日至17日,2015年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暨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烟台召开,我市共有18个项目入围决赛。
  走过20余年志愿服务历程的烟台,再一次接受精神文明的检阅。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星分散到成规模有组织,我市志愿服务经历了一次次历史性跨越。时至今日,志愿服务活动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运作,志愿服务精神已植根于城市肌理。
  捧得文明城市“四连冠”的烟台,桂冠背后闪耀着一顶顶靓丽的“小红帽”———50万志愿服务人群,13.8万注册志愿者,3.5万注册义工,9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每年参与各类服务3.6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达886万小时。
  规范管理让志愿服务走向常态化
  忙完了一天的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李祁淘出手机,登陆“志愿山东”官方APP,将这一天的爱心行动情况录入进去。
  将志愿服务登记、活动管理、信息发布等工作融入到手机APP,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志愿山东”官方APP推广应用,推行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目前,我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有关服务队、莱阳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正对“志愿山东”进行试用,随后将在全市启用该系统软件。率先试点“志愿山东”官方APP推广应用的背后,正是烟台近年来不断探索志愿服务管理新模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的生动体现。
  让志愿服务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完善制度是保障。我市近年来先后出台了《烟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烟台市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烟台市青年志愿者管理办法》、《烟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接受捐助有关问题的意见》等规章制度,并制定《烟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考核制度》,对全市青年志愿者团队、个人、项目分别进行总结考核、评选工作。
  创新形式塑造志愿服务品牌
  20天,一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帮助果农网上销售15000单、75000斤大樱桃,助果农增收30万元。在2015年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暨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乡约青春”大学生农村电商志愿服务项目格外引人注目。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既提高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当前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复杂化现象,我市将项目化管理引入日常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团市委起监督、协调作用。
  截至目前,我市已经陆续打造了“助力党建情暖基层”志愿服务项目、“书香润烟台·开卷益青春”公益项目、“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等。
  夯实阵地让志愿服务有形更有力
  实现志愿服务精神的落地生根,需要夯实活动阵地。
  今年,我市共推报21个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站,并全部通过了团省委审核,下一步将在获得团省委项目扶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行工作。我市还积极培育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服务组织,主动对接爱心企业、有关社会组织,在全市范围内挖掘培养志愿服务组织资源,进行重点引导和选育。
  夯实志愿服务阵地,我市注重充分发挥地方和高校两大平台的优势。截至目前,烟台已有4所驻烟高校、23个街道、98个社区参与了“校地共青团共建”试点工作,各级团组织累计发动近万余名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以及社区日常事务管理工作。(YMG记者 侯召溪 通讯员 王杰 永顺)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