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的幸福程度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幸福度,而孝心正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源泉。曹秀芹、杨祖娟、王芳、王辉……她们作为烟台莱山区的普通家庭妇女,却用自己的孝心和爱心感染着身边人,传递着爱的正能量,阐述着幸福的真谛。
曹秀芹:贴心照顾卧床婆婆
日前,记者见到曹秀芹时,她正在新搬迁入住的迎春佳苑小区广场上用轮椅推着婆婆曲淑娟散步,曹秀芹边走边给婆婆讲述近些年来莱山城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曹秀芹自从嫁到丈夫曹善歧家起,一直照顾婆婆的起居和小叔小姑的学业?!捌牌徘缇杲衲?0岁了,2013年那年,她从板凳上摔下来跌断了腰,住进烟台山医院。从那时起,我开始24小时不离婆婆半步,床前床后照顾。”曹秀芹说,婆婆出院后,虽然能起身,但行走不方便,总需要人搀扶着。半年后,老人又意外跌倒,摔裂了盆骨,不能下地行走,需长期卧床。
每天清晨6点钟,曹秀芹就起床给婆婆和丈夫准备早餐。7点钟丈夫上班后,曹秀芹就会将婆婆唤醒扶起,给老人洗脸梳头,然后将热腾腾的早餐端到婆婆面前,用小勺一口口地喂给她吃。吃过早饭,曹守芹会打开卧室电视机,给婆婆播放节目看,自己简单吃上一口饭,便开始整理家务,洗刷碗筷?!捌牌盘乇鸢删?,我每天都要把家打扫得一尘不染?!辈苄闱鬯?,虽然婆婆行动不便,但是她每天都会坚持扶着婆婆下地,到卫生间冲个热水澡,洗完澡后,空闲时就陪婆婆聊天,讲以前的故事,让婆婆时时都有个好心情。
曹秀芹说,婆婆身体健康时爱热闹,总喜欢到户外散步,因此,除了刮风下雨下雪天,她几乎天天都会用轮椅推着婆婆乘坐电梯下楼,到小区广场上散步。就这样看似简单,但实际繁琐需要极大耐心的事情,两年来她却能做到寸步不离。曹秀芹的孝道也为家族其他成员和孩子们树立了孝老爱亲的典范,在村民中传为美谈。
杨祖娟:乐观媳妇尽心照顾老人
性格朴实、乐观,身材矮小,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在脑后,衣服干干净净,还未说话便已展开笑颜,这是李家疃村民杨祖娟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今年52岁的杨祖娟,结婚已28个年头,老公郝杰声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都是由她自己一手操持。
有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句话在杨祖娟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杨祖娟的婆婆已经是85岁的高龄了,在2009年5月,婆婆不幸患脑血栓住院,杨祖娟当时几乎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为老人看病,幸亏治疗得及时,遏制住了病情的发展。婆婆住院的那几日,杨祖娟不分昼夜地守着婆婆,晚上就趴在病床前休息一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婆婆慢慢恢复了??墒呛镁安怀?,第二年老人又因为摔了一下,脑血栓再次复发住院时病情加重,现在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了,杨祖娟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婆婆,没有一点怨言。
从老人卧病一晃就好几年,杨祖娟总是不辞辛劳、嘘寒问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让老人健康开心地度过晚年。杨祖娟以她女性特有的贤淑与乐观让这个原本愁云满布的家庭充满了阳光与温暖,她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何为孝,何为尊老敬老。
不仅公公婆婆对杨祖娟赞不绝口,村民也对她竖起大拇指。2015年李家疃村开始筹备建立幸福院,为给老人提供生活便利,要在村里选两名干净利落的妇女为老人做饭,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她,经过村里走访和了解最终选定了杨祖娟和另一位大姐。幸福院不但提供老人吃饭,还有休息、娱乐,每个房间的卫生,杨祖娟和另一位大姐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厨房也一尘不染。时常能够听见她一边洗刷锅碗一边跟老人闲聊,时不时夹杂着哈哈的笑声。
王芳:再婚后照顾丈夫和瘫痪养父
在莱山街道山南周村,有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53岁的妻子王芳和57岁的丈夫姜振军是再婚家庭,家里还有一位99岁的瘫痪老人姜远德,是姜振军的养父。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却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真情。瘫痪已四年的姜远德老人常说:“没想到我的运气这么好,能摊上个好媳妇,要不我这把老骨头早不在了。”
离婚后的王芳,经人介绍认识了离异的姜振军。两人结识后,非常谈得来,姜振军坦诚地告诉王芳,如果再婚,就必须给90岁的养父养老送终。王芳认为姜振军很孝顺,是一个值得托付终生的男人,特别是他那句“养父养我十年少,我得养他百年老”的话,深深打动了她。她决定与姜振军一起担负起照顾其养父的责任。2010年底,她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姜振军,开始了一个特殊家庭的普通生活。
婚后两个月,姜振军95岁的养父因为腿脚不便摔了一跤,造成下肢瘫痪。为了照顾养父方便,刚结婚两个月的王芳,就和丈夫一起住进了养父的家。晚上她和丈夫一起照顾老人大小便,从不嫌脏嫌累,吃住都在老人家里,这一住就是两年。养父瘫痪整整四年了,王芳和丈夫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干净利索。老人没有得过一次褥疮,而且精神很好,耳不聋,头脑清醒,对自己的晚年生活非常知足。老人说,这样的晚年是他意外收获的幸福。
王辉:十年如一日照顾公婆一家人
每天早晨5点钟,天还没有亮,王辉已经和往常一样准时起床,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了。那时,刚结婚的王辉就肩负着照料老人和病人的重担,她需要照顾婆婆的婆婆、婆婆的父亲以及从小就因病瘫痪在床的大伯哥。每天她先伺候老婆婆和外公吃饭,然后再喂大哥吃饭,最后才轮到自己,收拾完家之后,再去上班。午饭、晚饭也是如此。几年后,老婆婆、外公相继去世,而这时,上了年纪的公公婆婆身体又接连出问题了。
2004年对于王辉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一年,婆婆的腰病犯了,手术之后一直卧床,不能动弹,躺了将近一年,吃喝拉撒全是王辉一手伺候?;霾坏バ?,公公又中风住院,大姑姐因车祸住院,大哥依旧瘫痪在床上,这些磨难像一座座大山压在王辉瘦弱的肩膀上,她除了照顾婆婆和大哥的饮食起居,还要频繁奔波于家里和医院之间,给公公和大姑姐送饭。自己的儿子又要参加中考了,丈夫承包的海区还有大量活要帮着干……很难想象,她这样一个瘦弱的女人,怎么能挺过这艰难的一年?这一年下来,她更瘦了,但是她从无怨言。
2007年4月,婆婆的右眼因白内障几乎丧失视力,做了手术之后,照样是王辉床前床后地伺候。公公因多次中风,小脑萎缩,变得有些痴呆,吃饭的时候甚至用手乱抓,但是王辉从不嫌弃,每天的饭菜都变着花样做,忙前忙后。大哥有时候大便在床上,也都是王辉给他换洗,从不嫌脏嫌累。2008年,公公的痴呆越来越严重了,而且腰部骨质增生,连走路都困难,经常是一走路就摔跤,只能在床上躺着。
如今年近50岁的王辉,身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体力也大不如前,每天繁重的家务和家事让她越发憔悴,但是她仍然咬牙坚持,继续无微不至地照顾家里每个人,使这个大家庭和睦融洽、幸福温馨。多年以来,王辉从未和家里任何人脸红过,两个大姑姐逢人就夸这个弟妹孝顺、懂事,虽然是儿媳,但是比亲闺女做得都好。(《烟台晚报》记者 于禛祎 通讯员 周旭 赵婷婷 李迅 刘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