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细节决定成败。最近,YMG全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曝光!这些公交车上的不文明行为要不得》,笔者读后,感到这则新闻编发得非常及时,提醒得非常好。
坐车,一点一滴都折射一个人乃至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如当前疫情防控期间,乘坐公交车时不佩戴口罩或在公交车内摘下口罩就很不文明,因为这种人群密集、空间封闭的地点,戴口罩是对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
公交车上乘客的行为,承载着一座城市最真实的道德沉淀,体现着一个城市最准确的文明指数。而每个人都是一张行走的名片,个人文明和城市文明紧密而依,互相“成全”,因此,个人的行为举止,粗陋不得、马虎不得。
和坐车一样,开车同样要讲文明?!叭巳贸怠⒊等萌?、人让人、车让车”,这句话对于所有开车人都不陌生。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许多有关开车人道德失范现象,总是让人很扎眼:不打转向灯就强行并线、超车,向窗外吐痰、扔垃圾,将泥水溅得行人一身;停车时不看清楚前后左右的情况,随意堵住别的车;进出小区时超速行驶,肆意鸣笛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司机的不文明行为,不光是给别人带来麻烦,于己而言,还有可能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比如,不打转向灯、强行超车等行为,不仅不文明,更是典型的交通违法行为。笔者认为,对司机的类似违法行为,应当加大处罚力度,用法律的手段“逼”其文明起来。
坐车开车,皆承载文明。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都请增强文明意识,携带道德上路。文明成果,来之不易;文明城市创建,需大家相互成全,久久为功。多为他人行方便,反哺自己的是更文明,更方便。
□姜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