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传统美德在乡村深入人心
2011年,烟台市决定在全市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3年时间转瞬而过,建设乡村文明这一时代命题,在烟台已渐成现实。
文明村庄,首先要文明环境。截至目前,全市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的总投资达到7.46亿元。
乡村文明行动中,烟台市把助农增收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了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昔日的垃圾村,而今沟渠净、塘水清,海阳市朱吴镇后庄村的上海媳妇陈丹不走了;
记忆的泥土路,此刻路面整、路基硬,招远市蚕庄镇西宋村的回乡游子宋焕才迷路了;…………变化,点点滴滴,却持久、深刻。这变化,源于烟台市“乡村文明行动”的纵深推进。2011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部署,我市发出动员令,决定以村容村貌建设、村风民俗建设、乡村道德建设、生活方式建设、平安村庄建设、文化惠民建设为重点,在全市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突破农村发展难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白蛞勾悍绮湃牖?,今朝杨柳半垂堤”。3年时间转瞬而过,3年时间“文明梦想”照进现实,建设乡村文明这一时代命题,在烟台已渐成现实。
“因村施策”打造特色村庄
日前,在烟台市开发区大季家街道仵家村,村民交谈最多的一个词为“装修”。从去年底,村民旧村改造的新家园———季翔花苑,18栋楼房已经交付使用,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集体乔迁?!?8栋楼房共提供住房2000多套,其中1700多套分配给方里刘家、仵家、仲家等5个旧村改造的居民使用?!贝蠹炯医值腊焓麓Φ痴旃腋敝魅纬偃俜锼?,这5个村庄的土地,被万华集团征用,用来发展工业,诸多村民变成了居民。
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开发区拆老换新,一处处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健全的农村社区让失地农民享受到了城市居民的便利生活?!翱⑶源笙钅苛⑶谝欢ǔ潭壬?,土地资源紧张。这种集中居住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集中集约利用资源,满足区域持续发展需求?!笨⑶拿靼煜喙馗涸鹑私樯?,由于一些大企业纷纷前来落户,开发区一年就要消失10多个村庄,因此,对现有村庄屋舍和基础设施的重复投资,反而是一种浪费。
乡村文明行动并非让所有村民上“楼”。在海阳市,财力重点向农村环境倾斜,用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胶东传统农村典型。这也成为我市“乡村文明”的另一种建设方式?!案飨厥星幕√跫煌?,村庄发展方向不同,村民的意愿不同,因此要‘因地施策’、‘因村施策’,打好同与不同两副牌。”市文明委相关负责人说,同,即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不同,即根据村庄基础条件,明确发展方向,建设特点突出的特色村庄。为避免千篇一律,实现差别化发展,烟台市把城乡一体导向的乡村文明规划作为“龙头”先导,构建特色乡村文明建设体系:在市区范围内,立足城镇化,打造乡村文明行动中心示范区。在龙口、招远、莱州、蓬莱等经济发达市,突出全域规划、连片打造,着力创建乡村文明行动示范片区;在海阳、莱阳、栖霞等经济欠发达市,彰显地域特色,突出示范引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文明乡村。
科学的谋划,精心的部署,烟台市走出了一条各有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培植出一批凸显山海风情、文明幸福的秀美乡村。
描绘“美图”提升幸福指数
乡村文明行动,环境整治是重点,村民是受益主体。
清晨,沿着一条蜿蜒的柏油路,走进龙口市徐福街道赵盛村,顿感清风扑面,凉爽万分。举目望去,一幢幢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房屋,布局在宽阔通畅的道路旁,隐藏在姹紫嫣红的花坛中,上边一面面“孝德文化图”崭新明亮。“我们村是个小村落,只有120多户居民,以前由于历史原因,村庄没有一条水泥路,现在连家门口前都得到了硬化,村庄环境比城里还干净?!笨醋耪嗟呐┘以?、整齐的大街小巷,村民王策洲高兴地说,从今年4月份起,村庄进行“美容、美化”,只用了半个月时间,村庄面貌便发生了根本转变。
赵盛村只是我市乡村文明行动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市广大农村,到处旧貌换新颜?!按謇锩?0户配一名保洁员,每天负责收集村民堆放在门口的垃圾,然后运到垃圾箱处,再由镇里统一配备的车辆运输到市里处理,全年风雨不间断。”作为村庄的“掌托人”,招远市梦芝街道西宋村支部书记路德生参与了政策制定和规划实施,他曾亲笔书写村庄广告语:文明乡村让城市向往。
文明村庄,首先要文明环境。行动之初,全市便将百姓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人居环境问题,作为切入点和和着力点,集中全力、重点突破?!俺窍缁肺酪惶寤侨邢绱逦拿餍卸摹缓殴こ獭尤ツ?2月开始,我们利用7个月时间,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百村会战’?!毖烫ㄊ形拿魑喙馗涸鹑怂?,截至目前,全市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的总投资已达7.46亿元,建成101座乡镇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165个,招用乡镇、村居保洁员2.4万余人,93.3%村居纳入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系统。
行动改善乡村旧面貌,文明孕育和谐新生活。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村庄综合整治,绿树掩映中条条柏油路宽敞整洁,亮丽院落里家家水质甘甜润口,全市88%以上的村庄实现了村内街道硬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1%,城乡供水一体化率36%,29%的村居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水系绿化和村庄绿化大见成效。
铸造“后盾”支撑持续远航
产业是村庄发展的领航者,没有经济做后盾的文明乡村注定不会长久。在行动中,烟台市尤为注重乡村产业构建,打造支撑发展的航母,承载“文明乡村”持续远航。“村庄环境整治的同时,我们经过招商引资,引来了一只‘金凤凰’。”在招远市温泉街道姚格庄村北山,一片栽种着绿茶、樱桃、树莓等作物的“健生园”逐步成型,温泉街道办副主任季典高说,现在这片110公顷的区域,由一家企业投资1亿元,开发建设集观光、度假、休闲等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建成后,将形成高效与高质的有机统一,不仅企业实现增效,村民也达成增收目的。
因乡村文明行动而富裕的不止姚格庄一个村,在蓬莱市大辛店镇木兰沟村,“五一”小长假期间,大批游客前来品尝农家饭、体验乡村生活?!耙郧?,村庄被誉为‘山高没水地贫’的穷山沟,现在经过建设,不仅山清水秀、果树葱郁,而且还建起了欧式葡萄酒庄、马场等,成了附近有名的旅游景区。”在村庄经营“富源农家乐”的村民黄家富说着,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影集,上面记录了此前来他家游玩的游客,他们中有英国客人、还有法国客人,“‘五一’小长假,共有200多人来我家就餐,生意红火着呢?!?
马家沟村、刘家村、炉上村……借助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蓬莱市建成特色旅游乡村28个,涵盖了观赏采摘、田园风光、葡萄酒庄游等20多个类型。今年以来,仅乡村旅游就给该市带来30多万人次的游客。“在烟台市,文明乡村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有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烟台市文明委相关负责人说,乡村文明行动中,烟台市把助农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环境整治与旅游开发、民俗文化传承以及地理标志产品推广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立体农业、构建“三产联动”……牵住产业的“牛鼻子”,当前烟台市扶持起食用油、粉丝、葡萄酒酿造七等大龙头企业集群,培植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绿色农业示范区9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3个,创建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9处、省级旅游强乡镇1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7个、好客人家农家乐183家。这一整套“产村相融”的循环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将全力护航文明乡村实现远行。
唯进步,不止步。烟台市乡村文明行动,从百村试点到重点推进,再到连片建设和全面提速,上千个崭新的村庄跃然呈现,一大批村庄走在了全省乡村文明建设前列,一条富有烟台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在脚下延伸,越来越多的农村路平了、村美了、家富了、人笑了。全市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记者 姜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