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文艺作为上层建筑,是由一个国家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发展、时代风貌的集中展现。然而文艺一旦形成又独立于经济基础之上,有着自己的意识,并会强有力地反作用于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习主席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蔽囊障冉颐侨褐诘娜兆泳突岣虐貉锵蛏?,社会蓬勃发展;文艺落后,轻则萎靡人心、败坏风气,重则消融民族的精神、甚至摧毁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艺肩负着如此重大而光荣的使命,文艺工作者怎可不负责任地打着文艺的幌子去追名逐利?
文艺为谁负责?当然不是某个财团,某个明星,而是广大人民群众。
市场经济带来了价值观的多元,利益导向使得很多怀有投机心理的人钻了民众“口味不同”的空子,不负责任地大量制造三俗、重感官刺激、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文艺作品,只为自己有钱可赚、有名可图。光怪陆离的大场景、大制作过后只见浮华与空虚,纸醉金迷让某些文艺工作者忘记了:只有对人民负责才是真正对文艺负责、对自己负责。
文艺自身无论如何生长,都离不开群众的土壤。是人民群众组成了社会,创造了灿烂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离开这些,文艺创作就失去了素材;离开了生活,文艺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文艺成果能全靠那虚无缥缈的“缪斯”赐予吗?显然不能。灵感是在长期深入群众生活的勤劳实践中获得的奖赏,她不会凭空而来,更不是投入大量金钱就能换来的。本着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思想,才能真正创作出体现人性之美、生命之美、时代之美的优秀作品。
背离历史和人民的作品必然会被历史和人民抛弃,对人民负责就是对时代和历史负责。文森特热爱生活,带着赤诚的心走进最艰苦的人群中间,那创作的吃土豆的农民、向日葵、星月夜才会亘古释放着生命力;一篇篇低俗轻浮的文章或许偶尔有点市场,但也绝不会像一部红楼梦那样拥有高度凝练的美感与深刻的思想。优秀的作品必然是贴近人民生活的,人民群众热爱的文艺作品才会在历史的洪流中立得住脚,被持久地流传,并不断焕发生机。相反地,当下某些文艺作品看着热闹耀眼却过眼就忘,为什么?因为内容空虚,远离群众生活,缺少共鸣,再大的制作和声势也无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作为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我时常感到一种神圣的使命感,那就是希望我创作的作品能让观众感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并坚信生活中的勤劳、善良等等那些优秀的品质。当观众因为我用心创作的作品而受感动、受鼓舞,我内心的充实和满足便油然而生,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自我价值也得到了实现。
对人民负责的文艺不仅丰富了自己,更是幸福了他人,造福了社会。就像习主席说的: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要欢乐人民的欢乐、忧患人民的忧患。文艺工作者应当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努力创作在形式上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在内容上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如此才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我们的时代。(开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