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习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鄙羁滩隽宋囊兆髌吩谑贝⒄埂⒗方街械闹匾饔?,也点明了当前形势下文艺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深刻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弘扬时代精神、奏响时代乐章、引领时代风潮,让优秀的作品为伟大的时代做上光荣的注脚,文艺工作者使命光荣,责无旁贷。
弘扬时代精神,要有崇高的历史观,深刻反映历史。文艺是历史的参与者,更是历史的纪录者。纵观古今,经典的文艺作品无一不是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洪流中产生,而同样,这些经典的文艺作品也让后人进一步把握了那些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脉络,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可以感受到盛唐国富民强、清新刚健、充满自信的社会风尚;看《清明上河图》,北宋经济发展、社会繁荣、都市富足的风貌跃然纸上,令人神往。可以说,伟大时代赋予了文艺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而只有在时代中汲取养分,以高度的历史负责感,反思历史,刻画历史,才能成为经典。当前,我国正处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全国人民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锐意进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艺工作者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深刻的笔触、正确的历史观客观记录、反映和再现伟大时代的巨大变迁,创作出有益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经典著作。
弘扬时代精神,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摒弃经济至上。文艺是陶冶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载体,文艺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但是当前的文艺市场,经济挂帅、拜金主义横行,更有文艺从业者喊出:“我的作品就是让读者看个痛快,不在乎能收获什么,不学坏就行?!钡难月?,公然把文艺作品降格到了流通商品的角度,为了经济效益一至于此,令人心寒。应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外思想碰撞,社会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信仰缺失、价值扭曲,集中体现在拜金主义思潮的横行。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一批思想正确、立场鲜明、正气凛然的文艺作品引领社会潮流、占领思想高地、营造舆论氛围更显得尤为重要?!拔乃栽氐酪病B衷味烁ビ?,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艺创作是塑造灵魂、构建思想的百年工程,绝不是某些人手中谋取读者利益的赚钱工具。文艺工作者若想在伟大的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创作出经典之作,必先做到心存正气、志存高远,立身为公、立言为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出时代的强音,点亮道德的火炬,真正让自己无愧于心、更无愧于时代。
弘扬时代精神,要有普遍的艺术性,坚持贴近群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艺作品的魅力源自其高雅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作品的艺术造诣来自于文艺工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更来自文艺工作者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心连心。文艺作品,归根结底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群众的满意和认可是文艺作品的追求,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与群众形成良性互动,必将很快被市场淘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脱离了群众的文艺,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可言。水积厚方可负大舟,踏实地才能上九天,文艺工作者想要被群众接受,必要立足实地,贴近群众,情为民所系、言为民所用,把人民群众的真实形象和伟大贡献与时代与历史相融合,真实反映历史发展下平常百姓的命运变迁,真正做到为历史代言、为群众代言。
伟大的时代孕育优秀的作品,历史的发展铸就艺术的永恒,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为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广阔的舞台奏响激昂的乐章,用经典的作品诠释时代的伟大,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至高的艺术追求,更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光荣的历史使命。(开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