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近一年来,习总书记去曲阜孔子研究院参观;在北师大教师节的讲话;参与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年会的发言;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习总书记带领学习的内容是传统儒家的治国思想……作为国家领导人,一年内如此高频率、高密度地参加与儒家文化有关的活动,这就是明确提醒我们:中央要大力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那么接下来的需要我们慎重思考的是我们今天如何学传统文化?学传统文化什么内容?
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有心怀敬意的态度。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延绵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中国近代以来,国弱民瘠,备受列强的欺辱,很多人把这一切都归咎于中国文化的落后,所以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途径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殊不知在清除封建糟粕的同时,把我们宝贵的文化精华也一同打倒了,在倒掉洗澡水的同时,把婴儿也抛弃了。甚至一度出现以骂中国、骂中国文化为荣的现象。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在他撰写《国史大纲》序言中明确指出:任何一国的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其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前德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2008年5月21日他做客德国电视台时说:“我很赞赏中国文化,它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最古老的中国文字有四千多年历史。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印加人、阿茨特肯人,所有古老的文明都衰败了,而只有中国文化还流传至今,还一如既往地富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可以从它经济发展状况上看出。这些是令人敬佩的?!绷夤既绱说鼐粗刂泄幕颐亲魑泄擞衷趺茨懿欢宰婀睦?、祖国的文化心怀敬意呢?
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其次要有善于学习历史的能力。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主席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 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在党的历史上,领导人总是会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找到革命和建设的方向: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借用《汉书》内容,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引用《礼记》中的概念概括中国式的现代化,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今天我们常说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也都是党中央以史为鉴、审时度势,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今天更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积极从历史文化当中汲取我们需要的各种精神文化营养,开创出新的时代辉煌。
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踏实深入学习经典。我们最经常说的话就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很多,像一部《四部全书》,我们一个人生下来就开始读,到老死也读不完。很多人有心学,却又无力学。怎么办?有一部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曾经失传了一千多年的治国宝典,这就是《群书治要》。这一部书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帮我们把经、史、子里面最重要的精华,对我们修身、齐家、治国最有帮助的内容,给我们节选了出来。他帮助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以及后来的开元盛世,造就了大唐盛世。唐太宗讲到《群书治要》这套书,“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魏征更在序言中讲到这一部书是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阙孙谋”的经典。这本书甚至远渡重洋到了日本,成就了日本的两个盛世。
《群书治要》一书的考译工作是在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委员长习仲勋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得以顺利进行的。他在2001年2月25日专门为《群书治要考译》一书题词:“古镜今鉴”。 《群书治要考译》一书出版仅半年,就引起中国高层和学界的重视,被中央党校定为必修教材,供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被称为能复兴传统文化的瑰宝。
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他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我们要总结发扬,使之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蔡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