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年味淡了不妨用“文化调料”来提升口感

  记忆中浓浓的年味,是火红的对联、喜庆的爆竹、丰盛的年夜饭,拿着压岁钱,穿着新衣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走亲戚……作为中国最盛大的传统佳节,春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物质内容,更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盛宴。春节是一个无声的集结号,每年的这个时刻都散发着无比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将天南海北、国内外的华人华侨那份浓浓的亲情缔结在一起。但时至今日,“扫房子”这样的必做项目交给了家政公司,年夜饭搬进了酒店,许多城市也不再允许燃放爆竹,仿佛唯有一曲曲春节喜庆题材的歌曲还在召示着春节的到来。许多人纷纷感慨年味越来越淡,几乎找不到记忆中的年味了,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用“文化调料”来提升年味的口感。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提升年味口感必选“食材”。在儿时的记忆中,一年之中只有春节,最令人期待,不仅仅是因为过了年就能长一岁,还因为相比一年之中的其他节日,只有春节的收获最为丰富??墒侨缃?,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日趋被年轻一代所宠爱,甚至超过了春节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当春节遇上情人节,有的年轻人宁可不回家过年,也要去与另一半共度情人节的浪漫一刻。这需要我们各级文化工作者去积极挖掘、有效?;ず头⒄?,通过各种新媒体、新手段去弘扬传统文化,不仅要做到家喻户晓,更要让每一个公民成为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才能防止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
  用文明养成来保留年俗原味,可进一步减轻人们对年味的“淡漠”。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中国人不仅鼓了腰包,同时也解放了思想,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日渐红火的西方节日让过年不再稀罕,很多年俗也渐渐失去了原初的味道,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年味的“淡漠”。在一些地方,年货、压岁钱和春节礼品等过年支出让很多人不堪重负,让春节变成了“春劫”。 在我国港台地区,成人给小孩压岁钱都是象征性的用红包包个十元二十元,通过一个小小的红包传达对小孩新年的祝愿,而似乎我们身边压岁钱成了一种变味的被大人用来达到某种目的工具,原本饱含美好寓意的压岁钱也沾上了名利等世俗尘埃,甚至压岁钱收入的多少也成了一些孩子攀比的话题。所以,我们应当从小就引导孩子文明养成,让春节成为“春洁”,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亲情、表达祝福才是找回年味的有效途径。
  加入“文化调料”需细火慢炖,才能炖出年味好味道。事实上,我们与其说年味淡了,倒不如说是我们的心淡了,在一定程度上,那些充满诱惑的物质世界让现代人淡薄了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也忽视了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出现这些不好的现象有其必然的社会因素,毕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人们的钱包鼓起来时这一现象的诱因。改变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蹴而就,单凭几句弘扬传统文化的标语口号,或者是几件文化作品是实现不了的,需要我们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用持之以恒的文化创新来唤醒那些尘封的心灵,去触动每个人的味蕾,因为最美妙的年味就在每个人的内心里。相信“文化调料”的独到之处,这也是中华文化历经千年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写照,不好的总会被历史的车轮所碾。
  色香味俱全的“年文化”大餐,需要人人参与的文化自觉。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转型之中,虽然一些传统的民俗和观念会逐渐淡化,但新的民俗、价值观又会形成,它们都处于不断沉淀、消失、再次融合与形成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当我们陶醉于新鲜的西式文化,不断忘却延续千年的传统年俗时,人情冷漠的失落感就会在我们怀旧的时候尤为强烈。而正这样的失落感,才引发了越来越多人对“年味渐淡”的反思与自省,也有越来越的人开始呼吁“让年味回归”。而真正要留住记忆中的年味,让传统的年文化唱主角,不能仅仅靠回忆,更需要人人参与的文化自觉。过中国新年,品中国年味,中国“年文化”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每个人自觉的参与!(李庆盛)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