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这几天,整个社会都在聚集“女司机变道被打”事件。当人们都在争论“打得好”还是“不该打”的时候,笔者在思索,如果每个人都与人为善,这种事件还是可以避免的。
与人为善,先正“自心”?!独窦恰ご笱А吩庋嫠呷嗣牵骸肮胖髅鞯掠谔煜抡?,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修身是第一位的,修身,就要先正心,降低欲望,减少贪念,努力断恶修善,常怀感恩之心,以善意的态度,接人待物,遇事多检查自己,少责怪他人。如此,为人处事才能处处为他人着想,胸襟才会宽阔、豁达,自己受到委屈,才能不计小怨,不耿耿于怀、以牙还牙、挟嫌报复。
与人为善,不要做一个“评判者”。在社会的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利益的诉求也更加多样,面对一个社会事件,习惯性的质疑和解构,不着边际的说三道四,从自以为是的角度不负责任的空谈,针对表面肤浅的问题,指指点点,品头论足,最终会扰乱社会公共思想,挫伤社会公共道德。
与人为善,人人都是“燃灯者”,面对“老人摔倒不敢扶”、“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等社会现象,与其坐而论道的喟叹人心不古、道德滑坡,不如起而行之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播下“善”的种子。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位天使。一个人的善行,也会在他人心中激起善的涟漪,形成“传导效应”,激荡起社会爱的涟漪,使“友善”的精神一点点延展开来。
与人为善,就要扬人之善,让社会充满爱,然而,一些网络媒体,不守底线、不辨是非、不分善恶,无节操的对网络生态进行扭曲,对世道人心进行污染,只看阳光下的阴影,这样的行为,终将会被社会唾弃。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个体践行“善举”,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呵护,每个人都像呵护幼苗成长般呵护“善行”,好的社会风尚才能朝着更高的天空舒枝展叶。
与人为善,其实也很简单,就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到有人不便帮一把,遇到矛盾纠纷劝几句,碰到不良言行提提醒,见到文明行为点点赞,我们生活的每一时刻都会充满阳光,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散发芬芳,人们在交相辉映中,迸发出的“蝴蝶效应”,就能凝聚起全社会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刘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