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近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网络低俗语言向传统媒体转移。如《绿茶婊只是明骚女汉子才是暗贱》、《马年将到 “草泥马”给您拜年了》、《让明星情侣“撕逼”飞一会》等,无禁忌地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不仅表现出社会文化对女性不自觉的歧视,也反映出部分文化载体无视社会责任的恶俗狂欢。(人民网)
网络低俗语言的蔓延,滋生了“网络戾气”,这种“戾气”被迅速发酵放大后,一些传统媒体为了“眼球效应”,不珍视自身的话语权,不断挑战道德底线,推波助澜,成为网络低俗语言传播的帮凶。说到底,是有些媒体美丑不分,修为不够,导致价值观乱,扭曲了网络生态,污染了世道人心。
想起这么一则小故事,苏轼信佛,被贬瓜州后,闻得金山寺内佛印和尚有名,决定上山一会。两人在庙里参禅,佛印看苏轼,是一尊佛,而苏轼却笑称看到了一坨牛粪。自以为占了便宜的苏轼回到家后,洋洋得意地把事情告诉了苏小妹,却听到苏小妹这样解读,心里有什么,你便看到什么,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成了莫逆之交。
网络语言作为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的语言形式,一些网络语言,作为汉语语言的延伸,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2015年的新年伊始,习大大点赞人民、蛮拼梦想的羊年贺词就萌动了中国,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一股“点赞”热潮。
在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的时代,吸引眼球、赚取人气、谋求商业利益,只要走正道,无可厚非,但毫无禁忌地使用网络低俗语言,挑战的是社会伦理道德,暴露的是自身的顽劣和无知,以低俗来吸引眼球,也许能赚取一时人气,但终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唾弃。只有心怀善意的欣赏他人的点滴,自觉抵制网络低俗语言,才能聚合起我们的语言文明,为净化舆论生态出一份力。
网络世界不应成为文明的荒地,传统媒体更应从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做起,不断获得升华,向他人释放出善意。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面对低俗网络语言,常修炼内心,只要心怀善意,保持冷静,拒绝盲从,就能为推进网络文明尽份责,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强劲动力源。(刘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