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前不久,郑州某中学一名女教师提出辞职,辞职信内容只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闭夥獗怀莆笆飞献罹咔榛车拇侵靶拧痹谕缦破鸩ɡ剑靡黄阍藓妥8?,大部分网友认为,放弃众人欣羡的“铁饭碗”,遵从自己的内心,是对梦想和自由的追求,这位女老师做了很多人想做却没有勇气做的事情。
辞去安身立命的工作去行走世界,这样的行为,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并非主流。而舆论能对这种另类、任性表现出理解和支持,说明时代和社会的开放包容让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尊重。几年前,北京一对六旬老夫妇卖房环游世界,而每谈到这段经历,这对花甲背包客言语间都夹杂着笑声。他们说,我们想去了解自己未知的风俗文化,不能让财富绑架幸福。类似这样的新闻这几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比如大学生骑行全国,男子自制简易房车带病妻旅行,等等。生活困苦,道路未知,但他们依旧选择了上路?!栋耸旎酚蔚厍颉肥?9世纪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一部著名小说,小说主人公与朋友打赌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在旅程中,他利用了轮船、火车、马车、游艇、雪橇和大象等各种交通工具,穿越了红海、印度洋,横渡了太平洋,遭遇过通缉、追捕,结尾作者提出疑问,这番长途跋涉他赢得了什么?小说给出的答案是,除了幸福,他什么也没得到。生活不易但也要活得精彩,平凡世界里拥有不凡的精神追求,心怀憧憬并勇敢前行,才显得尤为可贵。
但是,纵然心中无限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绝大多数人面对的还是“钱包小、时间少,哪也去不了”的无奈。每个人都不是孤独地存活在社会中,有需要赡养与照顾的父母,需要抚养与呵护的子女,家和亲人都是我们必须留下的理由。而在坚守的意义中,比养家糊口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责任。童话大王郑渊洁在《红枣女孩》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女孩问妈妈“世界上的生命都是我这个样子吗?”妈妈说:“不都是你这个样子。还有很多种,比如有的生命会飞,刚才落在你身边的叫鸟。”女孩:“我为什么不会飞?”妈妈:“如果所有生命都会飞,世界就乱了?!?nbsp; 坚守同样光荣。那些在贫困山区拿着微薄工资却依然坚守岗位的乡村基层教师,那些冒着零下几十度严寒站岗放哨的边疆战士,那些每天出生入死的消防官兵,那些挽救生命于万一的医生,世界那么大,他们哪一个不想去看看?但肩负的责任只能让位于情怀,有了他们的坚守,社会才得以平稳运转,那些想走出去的人才能有机会圆梦。
情怀是对生活的希望,坚守是筑起希望的基石。社会需要有情怀的人,也需要坚守的人。无论以何种状态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许现行条件不允许我们去看世界,但脚踏实地将工作做好,美景不就在前方等着我们吗?(毕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