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8月21日主持召开加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专题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加强抗日战争研究的重大意义和任务要求,增强责任担当、提升行动自觉,加强总体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把抗战研究作为一项国家工程切实抓好。(8月22日中国文明网)
加强抗日战争研究,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从总体上把握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关系,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都在告诫人们,我们有什么样的历史观,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自己的历史,这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正确历史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加强抗日战争研究,用忠实的态度重新梳理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历史中鉴是非、看成败,发现规律、涵养智识,以正确的历史观奠定中国走向未来的基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无论是回击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美化战争的歪理邪说,还是给那些以今天的所谓罔顾历史情景、抹黑抗战英雄的人以警醒,都要加强抗日战争研究,让更多有力的证据被挖掘、更多真实的史实被呈现,进而正本清源、以正视听,擎起历史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
要用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加强抗日战争研究。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由亿万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用鲜血、生命为代价去拼杀、去战斗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是历史,更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和故事。70多年过去,亲身经历抗战血与火洗礼并幸存至今的抗战老兵,最“年轻”都已是耄耋老人。以真诚敬畏之心,走进他们、记录他们,就是在抢救活的历史,也是对历史最温情的敬意。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自立,把历史写在中华民族的灵魂里,就能指示未来的命运。加强抗日战争研究,每个人都以真诚敬畏之心对待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听清历史的回声,昂首走向未来。(评论员 刘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