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12月5日是“国际义工日”。
每年12月5日,是联合国法定的“国际志愿者日”,亦称“国际义工日”。现代国际志愿者活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志愿者开展了义务服务活动,在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到处活跃着的慈善义工,组成了城市的精神典藏。
随着城市文明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感悟志愿精神已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志愿服务,让爱心升腾,不仅为魅力烟台注入了文明血液,更诠释着城市品格,让城市文明熠熠生辉。像山东烟台的市民许振珊,做志愿服务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带着残疾儿子做慈善,一做8年,累计超过两万小时。她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志愿服务者符号和文明标签、榜样和标杆,号召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再如,感动中国的90后“订票哥”甘宜强组团队为农民工买票的事迹,像蒲公英一样播撒着爱的种子,让城市弥漫着温暖。“订票哥”甘宜强的出现,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城市文明没有门槛,做公益慈善没有限制,平凡依旧可以写就伟大。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来说,大家都是普通人,但都可以通过普通善举和创新方式来助人为乐,即使我们“落入草丛看不见”,即使我们“默默无闻少人问”,但大家都可以行动起来,为他人伸一把手,为城市献一份力,行慈善义举,“做文明烟台人”、成为“中国好人”。
志愿服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烟台,姚俊、刘乙、于仕德、王中华、倪桂芬、安涛、杨秀振、于洪英……这些响亮的名字组成了志愿服务群体,在老年公寓福利院、海边、景区、社区、汽车站、火车站服务窗口等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安老扶幼、助残济困、助医助学、公益服务、紧急救援及其他志愿服务活动,他们都广为参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城市里,像许振珊、阿甘一样活跃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像星星——数不清,看得见。在中央文明委召开的全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上,烟台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经验做法得到认可和推崇。这也昭示着烟台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同时意味着用制度化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是一种“新常态”。
烟台志愿服务之所以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聚沙成塔,在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和纷纷涌现的许振珊、“订票哥”式志愿者密不可分,他们组成了城市不可或缺的精神典藏。 (特邀评论员 姜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