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蓝关戏是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古老的高腔剧种,蓝关戏它流行于莱州、招远境内,是明代弋阳腔在胶东的“后裔”。蓝关戏始于明末,兴于清初。尤以莱州的金城镇、朱桥镇、平里店镇、梁郭镇、西由镇及招远的金岭镇等地盛行。莱州的东季、龙埠、马回沟、李家疃、麻渠及与之毗邻的招远的蚕庄、小河头等村镇,是蓝关戏的重要发祥地和“蓝关戏窝”。
据资料记载,蓝关戏也叫“南官戏”和“连字戏”,是元代就已形成的弋阳腔的一支遗脉。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的弋阳腔已经销声匿迹,然而在莱州的民间,原始风味犹存的蓝关戏却幸存下来,当地群众“会唱者,颇入耳”,素有“蓝关开了台,婆娘跑掉鞋”“去听蓝关戏,冻死也愿意”之说。
它始于明末兴于清初
据悉,蓝关戏又名“南官戏”、“连字戏”,是元代时盛行的弋阳腔在吸收了胶东民间曲调及其他成分长期演变而成的一个剧种。据有关典籍记载,蓝关戏始于明末,兴于清初,盛于道光年间。清朝道光初年,也就是1821年的时候,相继涌现出以莱州龙埠村、东季村村民为代表的一大批专攻此业的会唱者。东季班以演《东游记》为主,称“文蓝关”;龙埠班以演《西游记》为主,称“武蓝关”。蓝关戏由此而蓬勃兴起,一文一武,轰动一时。随着地域差异,逐渐形成了东西两路,艺人说:“十里蓝关音不同,音同唱不成?!贝佣氏至烁髋删鹤唷⒀だ龇岱钡氖⒖?,至此,蓝关戏名声大振,享誉胶东。
谈到蓝关戏名称的由来,其中说法比较多,有人说“蓝关戏”主要剧目是唱韩湘子的故事为多,其叔父韩愈,处处过难关,取了难关的谐音,故名“蓝关”;又有人说“蓝关戏”帮腔用弋阳腔(高腔),来自南方故称南官腔,因而叫“南官戏”;还有人说“蓝关戏”叫“连字戏”,取其连续不断的意思。
蓝关戏全靠口口相传
冬闲了,从莱州市金城镇东季村季祥林大爷的家中传出了悠扬高亢的小调。近日,趁着大家都没事,季祥林组织了村里的几位老人来到家中,唱起了蓝关戏《东游记》。
“空闲的时候我就把村里的老头儿老太太召集起来,一块唱几句,也没有什么剧本,就靠脑袋想?!奔鞠榱终庋嫠呒钦?。
季祥林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听爷爷说过,从明末清初起就有蓝关戏?!拔乙且淮硕继飧鱿贰!?/p>
“帮、打、唱”三位一体是蓝关戏音乐的三大支柱。唱就不用说了?!按颉本褪抢豆叵分挥写蚧骼郑挥卸裙芟依?。打击乐是蓝关戏音乐的一个显著特征,流行于当地的戏谚有“半台锣鼓半台戏,没有锣鼓没有戏”,可见打击乐在蓝关戏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帮”就是帮腔。当地蓝关艺诀有“七分帮、三分唱”之说。帮腔的演唱是真声和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既幽雅纤细,又粗犷豪放,颇具诗意和交响性,形成“一人唱万人和”的局面,增强了蓝关戏的感染力。
据统计,蓝关戏的剧目有近百出之多。剧目的来源一部分是根据中国元末明初的古典章回小说《西游记》改编而成的大型连台本戏,另一部分是根据《东游记》改编而成的大型连台本戏。这种古老的剧种由于流传方式及朝代更替等多种原因,目前村中只有部分老人会唱了。
季祥林说,村里的蓝关戏是一代一代口传下来的?!肮ダ豆叵吩谖颐谴?,在金城镇周边都非常少,老人家就有这么句老话,‘东季的蓝关上了台,邻村的婆娘跑掉鞋’。从这句老话上可以看出,那时候的蓝关戏是多受欢迎?!?/p>
百年蓝关面临传承?;?
目前,取自“难关”之意的蓝关戏,现在已经面临着“难关”。经过风雨剥蚀,蓝关戏承受了巨大的重负,从而步履滞缓,至建国前夕,已渐呈衰微之势。
而在蓝关戏资深研究者杨学业眼中,蓝关戏目前的状况确实岌岌可危。他告诉记者,这种古老的剧种都是口传心授的,就是以师傅教徒弟的形式传承,师傅根本没词没谱,戏文全在师傅肚里呢。现在有代表性的艺人已为数寥寥,当年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和众多的“蓝关通”都相继去世,目前尚健在的老艺人也已年逾古稀。虽然,蓝关戏所演剧目有近百出之多,但因历史上无刻本流传,不少精彩剧目随着很多老艺人的去世而烟消云散,现在已经看不到一出完整的蓝关戏,蓝关戏将面临失传。这就是人存艺留,人亡艺绝呀,如果再不及时抢救,蓝关戏将会成为绝唱。
为把这古老的剧种?;は吕?,从2003年开始,莱州市文化部门组织专人对蓝关戏进行了搜集、挖掘、整理。2006年,政府又划拨专款普查、?;だ豆叵?,并制定了5年?;ぜ苹?,对蓝关戏的业余班社及代表艺人进行扶持和保护。2006年,蓝关戏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YMG莱州记者赵松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