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乐于助人、健谈开朗、实实在在”这一系列词汇是居民们对她的评价?!叭怂淙煌诵萘?,可她思想一直没有退,她仍然用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大海阳社区居委会主任对记者说?!案乙桓鲋拔唬鸵≈熬≡?。”2011年3月,68岁、有48年党龄的于占芬成为大海阳社区第一任“双管双责”党支部书记,也成了一名“在岗不在编的居委会工作者”。一年多以来,她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助人为乐,为社区建设奉献着余热。
退休后在社区发挥余热
初见于占芬,她一头短发,虽然有些花白但显得精神头十足。16年前,她在南大街派出所担任指导员,一直坚持的作风就是“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因此,她的领导对她赞赏有加,她兢兢业业干了半辈子直至退休。
退休后的于占芬闲不住,积极支持居委会工作,主动帮助辖区百姓排忧解难,相继担任过社区的卫生监督员、民情联络员、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员、楼长等职务。2011年3月,大海阳社区居委会经过协商,将她选为“双关双责”党支部书记,从此,于占芬有了另外一个头衔,“在岗不在编的居委会工作者”。成为党支部书记之后,于占芬更忙了。
在创建文明城市、开展“双管双责”等工作活动中,她自告奋勇肩挑重任,用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诸如居委会请她给社区党员上党课,她会提前几个星期做准备,搜材料、写稿件、认真授课。一年来,她参与了社区组织的“党史知识竞赛”、“好歌大家唱”、“创建文明城市,千人大签名”、捐款捐书助学等活动。谈到自己的忙碌状态,于占芬说“在这里找回了当初工作的感觉,虽然有些累,但忙碌而充实?!?/p>
用亲情感化迷茫青年
2012年12月中旬,大海阳辖区一青年将捡到的钱包送到居委会,里面有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物件若干。提起该青年,居委会总会将他和于占芬联系在一起。该青年母亲曾经服刑,服刑期间该青年总是蓬头垢面,对生活没有兴趣和信心。于占芬经常给他打电话,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活出自信,还常常帮他收拾屋子打扫卫生。于占芬因为曾经在派出所工作过,知道社会上对于关爱服刑人员家属还属于空白地带,很多人对他们很反感,甚至还有歧视。
“帮谁不好,干嘛帮这种人?”作为“双管双责”党支部书记,于占芬摒弃了这些陈旧观念,和邻居们一起讨论讲道理,最终照顾服刑人员家属得到了理解和支持。记者得知,该青年从小父母离异,母亲一个人把他抚养大,2007年母亲因为盗窃被判刑6年,剩下他一个人独自生活,没有正式工作,不和周围人接触。于占芬得知情况后很着急,主动去接近帮助他。刚开始该青年很排斥,不接电话、不回家、不理于占芬。于占芬找到该青年的邻居,通过帮助做工作,她坚持每天和他联系一次,聊天谈心,鼓励该青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渐渐融入正常生活。后来她为该青年找到一份保安工作。该青年在单位任劳任怨,积极上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7月份在单位因表现较好获得200元的现金奖励。周围群众包括那些开始反对帮扶他的人很受感动,说“党员们早点进社区就好了,早点帮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