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笑眯眯的,从来没愁事儿的样子。穿着三站买的廉价衣服,像一个在路边等活儿的农民工。他其实曾是个挺成功的个体户,不过现在一门儿心思学雷锋,买卖被老婆打理成了“夕阳产业”,他只一笑了之。
钱是越来越少了,人却渐渐“满”了起来,整个人透着一种闪光的幸福感,多少钱都买不来的那种感觉。他不过是一个个体户,却敢顶天立地地说一句“我对这社会有责任”。他叫孙丁财,最喜欢的头衔是“市慈善总会情系农民工子女义工服务队队长”。朋友们觉得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践行着一个闪光的名字:雷锋。
朋友们说:只要是做好事,他从来不心疼钱
“好人一个,见着可怜人,他就把兜里的钱掏出来了?!薄拔颐浅鋈ジ慊疃?,开车、买矿泉水、给大家买盒饭,都是他掏钱。”
无论是认识十几年的朋友宫本俊,还是一块儿做志愿服务7年的张玉兰,他们说起孙丁财都提到一个特点:只要是做好事,他从来不心疼钱,雷锋啥样,他啥样。那么,他是个有钱人吗?
2月28日,芝罘区南车门村,记者坐的车驶过一片尚未开发的空地,远处是两排黄色的平房。这就是孙丁财借款70多万建起的厂房。他的家就安在厂房里,冬天没有暖气,特别冷。
1966年,孙丁财出生在南车门村,家里兄妹五个。他念到初中就不上学了,16岁进生产队务农。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家里连个馒头都看不见。后来孙丁财四处打零工,在酒厂当过搬运工,在备料车间出苦力,一个月能赚54块钱,在当时,这就是多的了。
1989年,攒了点儿小本钱的孙丁财回村里开起了小卖部。村民们发现,这个小伙心眼特别好。村里的困难户多,经常到店里赊账。有的到了年底就结清了。有的年底也拿不出钱还,第二年再来赊油盐酱醋啥的,孙丁财还让他赊账。村里有个家里特别穷的五保户,一天吃四五个馒头,从来不给钱?!耙徽φ?,还能让人家吃不上饭?”孙丁财说,一直到1993年小卖部不开了,他算了算账本上欠着4000多块钱。他也没去要,那账本一直锁在保险柜里,去年才丢了。
后来,孙丁财做起了配货,买卖原本干得挺好。2004年开始,他做起了“专业雷锋”,买卖扔给老婆。前几年,他借了70多万建厂房,现在每年出租厂房有10万元左右的租金收入。可最多的一年,他拿出5万元做慈善,这几年累计“送”出去17万。如今,他因为儿子贷款买房,每个月又多了将近5000块钱的按揭要还。配货生意也大不如前,不过,这没耽搁他做慈善,不影响他“动不动就掏钱帮人”。
跟孙丁财认识十几年的南车门村村民宫本俊说,只要是帮助别人,孙丁财就“好像钱不是他自己的一样”。“遇上那样的事儿,不能不管。”听老朋友这样说自己,孙丁财回应。
他和义工们给农民工子女捐建2个图书馆
加入市慈善总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后,孙丁财做好事渐渐有了自己的方向———帮助农民工子女。在他的周围,也汇聚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雷锋有句话,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彼锒〔扑怠K姆穸酉衷谟辛?00多人,人心齐,做好事也是铿锵有力。2009年前后,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幸福一带。那是农民工子女聚居区,孩子们不上幼儿园,没有游乐场,童年充斥着门前飞扬的尘土。
孙丁财和伙伴们挨家挨户走访,问:“孩子们,你们最需要什么?”最多的答案是书。孙丁财就是那时候成立了情系农民工子女义工服务队,经过队员们几次开会讨论,他们决定给孩子们募集图书馆。孙丁财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慈善总会副会长鲍寿庆。鲍会长告诉他,图书馆需要书,需要固定的场所,需要桌椅板凳,需要专人管理,总会可以帮一部分,但这个事还是挺难。
孙丁财不怕难。他还是一脸阳光的,“我想办法,开业了你要来?!北偾煲豢诖鹩?。
孙丁财想了很多办法找书,上论坛发贴子,到居委会搞活动。他还专门为此买了个皮卡车,因为原来的旧轿车拉书不方便。经过努力,义工们已经为外来务工者子女捐建了两个图书馆。位于朱家庄的有100多平方米,而位于福山区姜格堡小区的约有20多平方米。孩子们需要时均可去读书,每次能带走2至3本。
皮卡车还会经常拉着书到各个社区走,成为一个流动图书馆。孙丁财觉得这个事特别有意义,“能改变这些孩子生活的只有书?!?/p>
好事感动人,他说:没啥,这跟吃饭穿衣一样平常
一起做志愿服务7年,张玉兰觉得孙丁财总是在很多小事上感动着她。那些好事常使她热泪盈眶。而孙丁财说:“这没啥,做好事跟吃饭穿衣一样平常?!?/p>
去年十一长假,孙丁财带着服务队去南山公园做义工,主要工作就是维持秩序,清洁卫生?!肮ぷ鳌笔奔渫Τぃ刻齑?:00—16:00。当时公园提出每人每天给30块钱,孙丁财却不同意,说“给钱我们就不干了,我们是志愿者?!惫胺矫婀獠蝗?,提出每天中午给每个人解决一份盒饭。想到大家辛苦一天,中午总得吃顿饭,孙丁财接受了。张玉兰发现,因为每天去的人数不固定,盒饭有时不够,孙丁财就悄悄把自己和妻子的让出来。看到哪个小伙吃不饱,他还会假装吃不下,把饭让给年轻人。搞活动时,孙丁财的车就是大家的活动专用车。每一次都是他开车接送,每次活动,他都提前买好几捆水放在后面。油费、水费,从没听他计较过。前年冬天,服务队在幸福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办活动。当天,孙丁财发着高烧。本来可以打个电话请个假,但因为他是活动的组织者,他还是咬着牙开车去一个个接上队员,赶到活动地点。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岳萍还记得,那天孙丁财是打着哆嗦坚持,活动一结束,赶紧就近找了个小诊所挂上了吊瓶。
记不清到底帮过多少人,他说:个体户有份社会责任
这么多年了,这个雷锋般的个体户到底帮过多少人?他都记不清了。
2004年,孙丁财从市妇联的“春蕾行动”中与牟平和莱州的2名女童结对,至今他一直坚持着每年捐助2名女童,每年登门看望。
从乳山来烟投亲的一对六旬夫妇,丈夫宋修山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没钱住院,只能在家靠药物维持??吹嚼先四咽艿难?,孙丁财感同身受,立即给老人送去1000元钱。逢年过节,他就带物品去看望,尽自己微薄之力关照两位老人的衣食起居。从2005年至今,他每年都要给老人送去1000元钱,帮着解决一点儿困难。
自己还欠着外债,孙丁财却一点儿不心疼钱,尤其是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他说:“我是个男人,有点啥难处挺挺就过去了,可孩子们没办法?!逼拮恿周狡既缃褚泊┥狭酥驹刚叩暮炻砑小2还杂诘背跫依锴纷?0多万债务,丈夫还动不动就千八百地送人,她是有意见的。
孙丁财的儿子孙承旭今年26岁,2004年当兵,去年刚刚回家。头几年,每次往家打电话,爸爸都不在家。孙丁财早上六七点钟就出去了,去敬老院,去街上义务劳动,去维持交通秩序,反正天天忙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来。
林芙萍的变化发生在2009年前后,她看丈夫每天回家都很高兴,把白天做的事儿一件件说给她听。她听着也高兴,后来就参与进来。现在,她已经是编号060016666五星级义工?!澳阄裁匆颓切┬枰镏娜耍俊奔钦呶?。“因为我觉得我有责任。”孙丁财回答?!澳阌惺裁丛鹑??”记者问。“社会责任!”孙丁财回答得铿锵有力。记者 李珑通讯员 许夫新 刘宪营 邹德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