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文化路市场自11日起歇业改造。昨天是改造前正常营业的最后一天,有的商户一大早就收拾摊位,准备另谋出路;而有的商户却还在坚持,希望能多赚哪怕一块钱。虽然歇业改造仅有40多天,但商户们难掩脸上的不舍之情,“打有文化路市场,我就在这干,今天的感觉最复杂,酸甜苦辣咸交织到一起,就像搬家一样,依依不舍?!币晃辉谖幕肥谐∽雎蚵舻纳袒г诎嶙咧罢庋?。
摊贩:在这儿干了13年不舍得搬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大海阳立交桥附近的文化路市场,曾经十分拥挤的市场上,人变得少了很多。经过雨水的冲刷,市场内的路面显得有些泥泞,大部分商户都在忙着收拾东西,载着货物的小三轮车时不时从身边驶过。
在市场北首,58岁的张振瑞正在跟老伴和儿子收拾摊位,由于没有找到安置的地方,他们临时租了间小仓库,把锅碗瓢盆等小商品统统放到里面?!拔幕肥谐「战ǔ赡且惶?,我就跟老伴来摆摊了,这一摆就是13年?!被匾淦?0多年前的情景,张振瑞感慨万千。1998年,张振瑞从二汽配下岗,一家的生计顿时没了着落,为了养家糊口,2000年文化路市场建成后,他就拖家带口在这里做小生意。虽然摊位很小,赚钱也不是很多,但却是他一家三口的唯一生计,所以对这里很有感情?!案脑焓羌檬拢揭岬哪且豢?,真舍不得呀!”张振瑞告诉记者,自己患有高血压和股骨头坏死,老伴和儿子都没有工作,他最大的担忧是这一个多月的生计。
像张振瑞一样,很多摊贩都说,搬家舍不得走,真心希望市场早日完成改造,他们好早点搬回来。记者在市场上看到,很多业户开始打折叫卖起来,在一家小商品摊位前,摊主竖起了“清仓处理”的牌子,纯棉袜子10元卖6双。摊主说:“之前,都是卖10元4双?!?
迟彩霞是第一批搬出市场的商户,10日一早她就把菜摊收拾完毕,闲着没事,她帮朋友照顾一下菜摊,打算在歇业前再多卖一点菜。房子飞在市场开了一家调味品铺子,他最犯愁的是这些瓶瓶罐罐如何安置……
最后的下午,大伙都很忙碌,有不舍,也有期盼?!拔颐巧袒Ф愿脑於己苤С?,毕竟环境好了,生意也好做?!狈孔臃梢彩俏幕肥谐〗ǔ珊蟮牡谝慌鳎幕胺从吵隽舜蠖嗍说男纳?,那就是盼望市场早点改造好,他们好继续做买卖。
居民:最打憷改造期间跑远道买菜
市场歇业改造,感慨最大的除了摊主,就是附近的居民。采访中,对于改造居民们大多持支持的态度,同时,也都希望能尽早恢复市场,免得大家跑到老远的地方去买菜?!耙崃耍堪岬侥娜??”雨后的空气比较清新,家住文化路的老人刘凤喜,等雨停了后,牵着老伴一起出来吹吹凉风,顺便带点菜回家做饭。虽然她家离市场很近,但对于搬迁,她却丝毫不知情。在得知楼下的市场要搬走一段时间,她不由得睁大眼睛,表示不理解?!耙前嶙吡?,那可多不方便啊,买菜得去另外的地方,路又远还不好走。”“还要搬回来吗?”提到搬迁,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不愿意。刘凤喜说,家里面的年轻人都在工作,每天下班早的话,也要6点来钟才回来,要是赶上加班加点,那就得等到晚上7、8点才能回家,而且早上,年轻人们上班也都去得早,根本没有时间买菜。老伴身体不好,受不得风凉,呆在家里,她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家中的买菜主力。所以她不希望市场有变动,即便需要改造,也希望能早点搬回来?!岸园。绲惆峄乩次颐巧馍偈苡跋??!笔谐∨员咭患曳沟昀习逄崞鸶脑欤缘糜切拟玮?。他说,来这个地方开饭店10来年了,因为店小靠的都是老客户,而一旦市场改造,周围的环境势必又脏又乱,还很吵闹,那样老客户们肯定会流失不少。
管理方烟建集团贸易经营分公司李经理介绍说,改造需要一个半月?!暗雀脑焱瓿?,我们立刻开始营业,在这期间,希望商贩和周围的市民们多多理解,相互配合,并注意安全?!?
目标:重点改造顶棚和排污系统
由于大海阳立交桥需要改造,在原有基础上新建4个匝道,2013年3月,文化路市场北面部分居民楼已经拆迁过一次。而这次市场的搬迁,则是为了建造更规范的农贸市场,杜绝以往市场上脏乱差的现象,为居民提供更舒适的购物环境。
这次文化路市场的改造涉及水产区和水果蔬菜区,共310多个摊位。改造前,市场主要存在着顶棚与顶棚之间有缝隙,下雨下雪容易漏水,打湿商贩和购物者,雨雪大的时候,屋檐水汇流在一起,形成了大水流,导致地板潮湿,人走在上面容易摔倒。而且顶棚也太矮,离地距离2米多一点的样子,给人拥挤狭窄、压抑和不安全的感觉。据管理方介绍,改造后,市场顶棚统一为钢架结构,顶棚与顶棚之间将不再有空隙,而是连成一体,呈波浪弧形,能防止雨水的滴漏,且棚顶的高度也要达到6米?!笆谐∧诟涌沓?,光亮,舒适?!绷硗猓谐〉呐盼叟潘低骋步痘淮?,排污管道将加深加宽,并在市场内的地面上,重新铺设混凝土,路面将变得平坦?!肮咔?,将被分12个环形摊位,水产区向东延,除了原有的两排摊位,中间还将增设4个环形摊位?!惫芾矸浇樯芩担诟脑炱诩?,需要商贩们暂时寻找别的租位,而对于改造后,业户们关心的摊位租赁费用是否会增加的问题,目前主要进行改造工作,租赁费用是否变化还没考虑。(记者 李泉江 熊昌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