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烟台市群众才艺争霸赛 唤醒乡村文化

乐队演奏一丝不苟

陈村的《活宝》

车家疃村的《开门红》

  近日,历时十天的烟台市莱山街道“中国梦·我的梦”群众才艺争霸赛在街道文化中心正式拉开序幕。此次比赛,来自莱山街道的15支文艺队的160多名文艺爱好者,为观众们奉上了戏曲、舞蹈、快板、锣鼓、萨克斯独奏、歌曲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节目数量达70多个。选拔出来的节目,将有机会参加莱山街道下周举办的广场消夏晚会和街道层面的多场专场晚会。

  才艺争霸赛,百姓上台唱主角

  “姐妹们,快来呀,看看莱山的新气象!”“来啦!”“莱山是个好地方、好地方,改革开放大变样、大变样,欢声笑语喜洋洋,到处一片新气象啊新气象!”……

  六个仙女,头戴花冠、身着粉色纱衣,唱着优美的黄梅小调,翩翩起舞……这不是天宫仙境,也不是神话电影,而是记者在莱山街道“中国梦·我的梦”群众才艺争霸赛东沟分会场看到的表演场景。东沟村文艺队队长钟士强告诉记者,他们村文艺队原有队员60多人,表演形式主要以舞蹈、戏曲等节目为主,年龄偏重于中老年人。为了这次群众文艺争霸赛,除了对原有的文艺队员进行精挑细选外,还在全体村民中进行了全面发动与挖掘,把一些爱好唱歌、乐器、舞蹈的年轻村民,充实到文艺队伍当中。为了提升节目质量和档次,东沟村文艺队还邀请烟台市京剧团的老师亲自来村里进行艺术指导,专业老师与队员们一起,编写歌词,谱写曲子,设计动作,选购服装。你瞧瞧台下观众们兴奋的表情,便知效果非同一般。

  一直在现场忙碌的莱山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海选,包括了流行歌曲、戏曲、舞蹈、乐器演奏、相声、小品、杂耍、朗诵等多种类别。主角就是街道的老百姓,性别、年龄、人数不限,可以同时参加多种类别,也可任选一个项目参加。目的是深入基层发掘各类文艺人才,将具有文艺特长、热心文艺工作的居民纳入到各类文体队伍中,使其在街道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辖区23个村,村村建起文化大院

  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也日益强烈。为给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活力,莱山街道紧紧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队伍档次,抓好基层文化建设”的主题,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来到莱山街道解格庄村分会场,整齐的村落、干净的马路、统一规划的停车场,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而新改建的文化大院,给记者的印象最深刻,21面一米多的大鼓摆放整齐,文艺队员们正在进行喜庆大锣鼓的排练。为进一步改善村文化大院的服务功能,提升村民文化活动水平和活动质量,解决活动场所过于分散的问题,今年,解格庄村委投入资金30多万元,对原有的文化大院进行了重新改造。改造后的活动场所,面积增加至1000多平方米,并将分散的文艺排练室、演唱室、棋牌游艺室、乒乓室、图书阅览室等进行集中,既方便群众参加活动,又便于集中管理。同时,村两委还根据村民文化活动需要,统一购置了21面大鼓、50个腰鼓以及其它乐器,用于村民自娱自乐。

  据了解,近年来,莱山街道扶持辖区23个村,纷纷建起自己的文化大院。街道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街道文化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莱山街道文化专项奖补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文化专项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各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群众业余文化队伍建设、规模性群众文艺演出等。

  今年上半年,河北村文化大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高标准的配置。郝家庄村由于进行旧村改造,原有的文化大院已拆迁,村里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临时性的文化大院,供村民娱乐休闲,下半年,全新的高标准的文化大院将正式破土动工。解村投资近30多万元,在村中央辟出场地,铺设道板砖4000多平方米,安装太阳板路灯20盏,建起了4000余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并在广场内设置了篮球、乒乓球、台球等娱乐健身器材,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南村文化大院建立起高标准的舞蹈室。目前街道23个村,村村建有自己的文化大院。如今,文化休闲正渗透到莱山街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论在文化大院,还是各村的广场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练习广场舞的身影,优美的音乐、曼妙的舞姿、幸福的笑脸……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老百姓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文艺骨干涌现,村民文化素养提升

  此次争霸赛,郝家庄村的舞蹈《走向复兴》,让人眼前一亮。12名身着迷彩短裙、头戴红色军帽、脚蹬红色长靴的军营女兵,伴着嘹亮的军乐,迈着整齐的步伐,展示着优美的舞姿,一招一式,完全达到了专业舞蹈演员的水平。这12名舞蹈演员,全都是郝家庄村的普通村民,有的是家庭妇女,有的在外打工,舞蹈只是她们的业余爱好。张瑜是舞蹈队的骨干,也是队员们公认的舞蹈老师,从舞蹈的挑选、编排到服装的购置、形象的设计,全部由她一手操办。尽管上了一天班会很累,家里还有个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但张瑜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学习舞蹈,把每一个舞蹈动作分解练习,反反复复尽量做到完美,以便教给队员们。

  在解村分会场,村党支部书记侯登大的一首《爱拼才会赢》,震惊全场。侯书记年轻的时候就爱好唱歌,以前流行卡拉OK时,他自己购买了全套的音响设备,每年夏天,都会搬到街上,供大家休闲娱乐,自己没事儿也会唱上几首。听说今年有争霸赛,侯书记第一个报了名,并鼓励村委其他的文艺爱好者也报名参赛。在他的带动和支持下,村委两名工作人员由于表现出彩,被纳入街道“文艺骨干人才库”。

  在街道的18支文艺队中,像张瑜、侯登大这样的文艺骨干很多很多。近年来,随着街道文化大院档次的提升,文化队伍的素质提高成为当务之急。为此,街道专门组织人员,对各村的农村文艺爱好者基本情况开展摸排,努力发倔居民中的“文化能人”,将具有文艺特长、热心文艺工作的居民,纳入到各类文体队伍中,发挥村文化艺术带头人的作用,带动更多文化爱好者不断成长进步,成为繁荣村文化的生力军,极大地促进了街道文化事业的发展。街道还建立了文艺人才管理档案,并根据大家的不同爱好,邀请文化辅导员,开展一系列的培训,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文化活动骨干,提升了文艺队员的文艺技能。目前,已完成第二套安塞腰鼓以及长扇舞的培训,培训各村文艺骨干150多名;同时,街道根据各文艺队的特点,分类组建文化队伍,进一步打造腰鼓、器乐、舞蹈等多支特色队伍,并充分调动辖区文艺创造者的积极性,根据身边人身边事,自创自编自演一批精品文艺节目,提升辖区自创文艺作品的档次和水平。

  截至目前,街道建立了文艺队18支,队员400多人,街道植根于民、服务于民的“文化能人”越来越多,他们协助文化主管部门、街道文化站开展活动,把身边人身边事,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工再现,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社会新风传播到每一个家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更唱响了辖区的和谐之歌。

  以文化为平台,打造辖区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用“文化名片”,打开“经济大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近年来莱山街道的工作着力点。以文化为平台,吸引八方宾朋进行艺术交流,提升街道的知名度,必将对推进街道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莱山街道通过开展“桃花节”摄影大赛、群众争霸赛、书画大赛、锦湖垂钓比赛等文化活动,面向大众展示了街道的自然风景、人文风光。随之而来的,是街道内涌现出的文化产业浪潮。目前,街道拥有文化产业项目三个。锦源春生态园度假中心由烟台锦源春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山东祥隆集团烟台天合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占地58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投入15亿元,是以生态旅游、医疗服务、休闲、度假、养生、餐饮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项目。

  烟台国际汽车文化园项目,由烟台锦源春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烟台佳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占地370亩,总投资4亿元,是以汽车休闲娱乐、汽车文化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同时配套星级酒店、高端产权式别墅等服务休闲设施,可举行汽车嘉年华、汽车文化节、自驾游、车友会等。烟台明泉休闲养老小镇,由国家老龄委投资,项目建成后,将提供针对老年人的养老休闲系列服务。记者 夏丹通讯员 来轩 摄影报道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