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在道德工程建设方面,莱州市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0年莱州市被授予首批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同年又成功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1年,中宣部将莱州市道德建设“4+1”工程确定为重大典型,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在当地实施的“乡村文明行动”中,莱州市充分发挥道德软实力的作用,同时加大财政硬投入,走出了一条“软硬结合”的乡村文明建设路径,收到了良好效果。
道德约束力潜移默化
五星级家庭、四星级家庭、三星级家庭,7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小朱杲村,在村委外面的宣传栏上,见到了一张醒目的“星级卫生家庭检查公示榜”。
“我们从村两委成员、老干部、理财小组、妇女小组长中选出7人担任评委,对村民家中及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杂草清理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每月进行一次张榜公布,达到五星级的家庭每月奖励10元。”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任史秀华介绍说。
在这张榜单上,村民于洪英荣登“五星级家庭”之列。“俺打扫卫生并不是为了这10元钱,家里要是弄得乱七八糟的不收拾,自己呆着不舒服,传出去名声也不好听啊。”她认为。
道德之所以在当地有这样潜移默化的约束力,与莱州长期坚持的道德工程建设有关。根据莱州市文明办提供的信息,2006年,莱州市从改善老年人生活状况入手,启动实施了孝德工程,随后围绕市民普遍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相继实施了诚德工程、爱德工程、仁德工程。2010年3月,当地启动了未成年人“心灵工程”,从而完整地形成了具有莱州特色的道德建设“4+1”工程体系。
在此过程中,莱州市根据《道德文化纲要》部署,制定孝、诚、爱、仁“四德文化”建设《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先后编发了《德育与生活》、《感恩父母》、《身边好人》、《德润莱州》等地方性德育读物50多万册。而具体到每个镇村,也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如“卫生家庭评比”、“赡养责任书”等相应道德细化标准。
“这些努力将道德文化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使得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升。”莱州市委书记李明说。
文化引领中的“软硬结合”
“我们村有村歌了?!?1日下午,在金仓街道仓南村,还没寒暄几句,村支书安子平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记者。
“金色的海岸湛蓝的港湾,拥抱着古老又年青的仓南……”据了解,这首由贺兰石作词的村歌将由专业歌手试唱之后,再在全村推广?!拔颐谴蛩憔呐帕芬幌?到时候可以去参加演出比赛?!卑沧悠叫判穆?。
仓南村的村歌作为一个鲜活的例子,成为莱州市通过文化引领培养新农民,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缩影。近年来,莱州市开展“道德文化四季行”实践,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基础,突出道德文化传播,结合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以“和谐、信义、敬业、明礼、感恩、友善、爱家、爱国、敬老、责任”为主题,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点组织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厚德莱州”学雷锋集中行动、“企业手拉手”诚信共建活动、“红心向党”群众性歌咏活动、“十大环保人物”评选等20余项大型活动。
其中,已连续举办16年的夏令广场文化活动,目前每年在农村文化大院开展文艺演出、影视放映等超过2000场次,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和“全省首个农村特色文化品牌”。
“这个品牌的成功也离不开莱州市在文化惠民上的财政支持?!备檬形拿靼旄涸鹑怂怠>萘私?2011年以来莱州市投入2700多万元,在17处镇街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为文化下乡提供了基础设施上的保证。
财政硬投入用到哪里
在莱州市的乡村文明行动中,“山海长廊”工程可谓规模空前。根据规划,这条山海乡村生态文明长廊南起云峰山,北至金城镇沿海,连接7个镇街200多个村居,长35公里,涵盖近20万人。
“这么大的工程项目,显然不能单靠道德引领,必须有财政硬投入的支持?!崩蠲魉?。
而莱州乡村文明行动的独到之处,不仅在于将财政硬投入和道德软实力的作用结合得恰到好处,并且在具体项目中对于两者的轻重缓急有着清晰的判断。
在乡村文明行动的民生保障方面,莱州市毫不含糊。目前,该市已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落实民生政策。莱州市农村养老保险投保额居全省县级市首位,今年已发放各类救助金4500万元。同时,还建成农村老年活动室730处,配置各类健身娱乐器材3000多台,对农村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每年享受300元的生活照料类政府买单的服务,依托农村社区医疗服务站为22个社区3200多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体上门服务。
环境卫生是莱州财政另外一个重点投入的对象。据了解,莱州市投资1亿多元,规划新建镇街垃圾压缩中转站10处,实行垃圾“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建立起统一管理、覆盖城乡的市、镇、村三级环卫工作网络。目前,莱州卫生保洁村庄达到600多个,占全市村庄的62%;规划实施的32个污水处理项目,使16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