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烟台市芝罘区奇山街道四眼桥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在这里,有很多做着平凡事的好心人。他们热心公益、关爱弱者、博爱亲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起了一道靓丽的社区风景线,也为社区的和谐做出了贡献。
耄耋老人为孩子捐书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四眼桥社区82岁的老人杨梅春和吕维华两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述了这句话。多年来,他们结合奇山街道在辖区内深入开展的“读好书、唱好歌、讲礼仪、做文明市民”活动,默默帮助了很多贫困无书家庭。
杨梅春老人今年79岁,她的老伴生前积攒了1998—2008年的《烟台日报》和《人民日报》,并全部按照日期整齐排列,一份不少,十分珍贵。这次,她全部都捐赠给了办事处,同时捐赠了540本图书。吕维华老人今年82岁,离休干部,也将自家珍藏几十年的200多本图书一并捐出。
两位老人一共向奇山街道办事处捐赠了8000多份报纸和740余本图书。奇山街道在群众工作站还特意举行了报刊图书捐赠仪式,并按照老人意愿,将所捐图书全部送至梁家、福临居民区,以丰富城郊居民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老军医发挥余热义诊
在四眼桥社区居住着一位81岁高龄的老军医,他叫刘福义,也是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1993年退休至今也已经有20年了。这20年里,刘福义一直不闲着,看到有人生病,他就想去帮助别人。2012年下半年,当他看到家住南迎祥路的李玉华家里由于煤气泄漏发生爆炸,导致其烧伤严重时,第一时间拿出自己专门用来治疗烧伤的药水送给李玉华。在他的帮助下,李玉华得到了及时治疗,病情有了很大好转。
还有一次,他偶然得知家住福山的梁先生长期受脂溢性皮炎感染的困扰,对生活影响很大,又主动联系上了他,用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指导他进行了治疗,梁先生的病情也很快治愈。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刘福义总是乐于助人,左邻右舍有什么头痛脑热,也都是先向他咨询,大部分病,他都能帮大家及时治好。
刘福义还经常到居委会,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咨询和义诊,他说,自己老了,精力不够,不能在体力上帮助别人,只能靠自己的医学专长来帮助别人。如今,他身板硬朗,每天都会出去锻炼,也乐于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人老心不老。
甘当居民的“跑腿人”
杨雪萍是四眼桥社区的一位普通的楼片长。这些年来,她一直热心为楼组居民提供服务,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把邻居当成自己的亲人,甘当社区和居民的“跑腿人”。说到楼片长,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既要出力又没有报酬的岗位,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麻烦,很多人都不愿意做。但是楼片长对于社区工作来说却是举足轻重的,一个好的楼片长会带动居民大力支持社区工作,对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杨阿姨是退休后主动到居委会申请当楼片长的。她说,要为辖区居民做好事,为大家服务。每当有社区各项工作需要转达时,她总是挨家挨户通知楼组内的每户人家,把国家的政策及时转达给大家。她还热心于社区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不论严冬酷暑,只要需要,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冬天,下雪了,杨阿姨就会叫上儿子一起拿起扫帚清扫街面,扫出一条干净的道路,为群众出行带来了方便。不仅如此,她还是社区有名的“第一媒”,在她的帮助下,许多有情的青年男女结成了眷侣。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杨阿姨说:“社区无小事,为居民跑腿办事,我心里舒服?!奔钦摺⌒祛!⊥ㄑ对崩疃?/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