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东沟村锦园春生态园实景
青翠的树木,从街道到社区点缀,连绵的绿色,从山谷向城市蔓延。10月的莱山,一片浓绿,让人沉醉。如此钟灵毓秀的风景毫无遮掩地绽放在莱山的城区和乡村,这都要归功于今年以来莱山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力。
生态美景遍布南北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如今的莱山区解甲庄街道辛安河畔风景如画。如此美景也吸引了众多垂钓爱好者来这里享受闲暇时光。“最近两个月,每到周末我就带上装备和几个朋友一块来这里钓鱼。这里环境好,鱼的个头和‘品质’也不错,算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来自芝罘区正在辛安河边钓鱼的市民李华林告诉记者。的确,在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高唱下,今年以来,整个莱山区从南部到北部,从环境到产业,都带有浓浓的生态“烙印”。
在南部,以生态为主题,倾力打造生态新城。莱山规划了“一轴三镇五园”的发展结构,“一轴”即沿莱源路形成的产业综合发展轴;“三镇”即建设富有现代气息的莱山商贸生态小镇,建设体现古典韵味的解甲庄文化生态小镇,建设欧式风格突出的院格庄葡萄酒温泉生态小镇;“五园”即规划围子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朱雀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兴生态产业园、烟台植物园以及现代机场物流园等五大特色生态园区。而在“五园”的产业引进中,莱山区也以“生态产业”为最优先考虑。目前,新兴生态产业园已有投资15亿元的金?;繁?萍?、欧达节能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总投资12亿元、占地3000多亩的烟台植物园建设专类植物园区26个,栽种植物1200种、40余万株,目前已初具规模,项目建成后,可极大提升周边的环境品位,并带动周边5个村、近万名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等多重效益的叠加。瀑拉谷休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风格各异、功能完善的酒庄50多个,打造国际一流的葡萄酒庄集群和旅游度假胜地,为人们提供酒庄观光、文化旅游、名酒拍卖、温泉SPA、品酒教学、艺术展览、山地运动等多重生活体验。瀑拉河治理主体工程也已完工,并在沿河两岸栽植风景优美的绿化带,打造成一条“生态之河”、“景观之河”,有效提升南部区域的环境和品质。
在北部,无论是宽阔平整的滨海路,还是风生水起的产业布局,都给人以漫步都市的感觉。为全面提升北部中心城区的生态标准,今年以来,莱山区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全年将完成各类绿化造林1万亩,港城东大街、迎春大街等多条道路已经陆续栽植、补植各类乔灌木。凤凰山公园西扩工程也在快速推进中,目前登山步道系统、凤凰阁主体已完工、景观绿化工程等已经完成,为市民提供一处白天看??闯鞘校砩仙驮律鸵咕暗木殉∷?,吸引了不少市民来此休闲锻炼。
与此同时,莱山区按照“北部多彩化、南部大绿化”的思路,加大对路域、山体和水系的生态绿化,有力提升了区域的整体形象。2012年以来,全区新增林地面积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5%;栽植彩叶树40多万株,城市绿地总面积1420公顷,绿化率达4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4平方米。投资1.2亿元的辛安河景观带已完成部分工程,年内投入使用。
多项活动建设“美丽乡村”
在全区范围内打响“生态文明建设”之战的同时,莱山区把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乡村单列出来,根据乡村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推进全区乡村文明建设水平?!凹邪妒俨剑形拊邮?,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中的美景,令很多都市人心生向往,而在莱山区莱山街道,就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东沟村。青翠的山峦遍种瓜果梨桃,村里的锦园春湖碧波荡漾,鱼虾嬉戏。红瓦白墙的农家门口,整洁清新,绿树环绕。村党支部书记刘维波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俺村是烟台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全体村民的生态意识都很强,大家都积极维护这个来之不易的荣誉?!倍荡宓拿啦皇な?,仅是莱山区乡村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莱山区在莱山街道、解甲庄街道、院格庄街道和经济开发区,选择了4个基础条件较好、规模较大、对提升周边重点产业项目和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规划保留村居,作为“生态文明示范村”,按照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则,以生态建设和周边环境建设为主,统筹进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集中投入,重点打造,为全区各乡村建设树立标杆、提供示范。今年,莱山区共有曲家庄、解村、北格庄、繁荣庄四个村居列入示范村创建名单。四个村居结合自身村情实际,将进行大整改,内容涉及村居绿化、太阳能路灯安装、花园式庭院设置、污水处理、生态水系建设、文体设施建设和特色民居?;さ?8个项目,总投资4000余万元。
莱山区还将全部村居纳入城乡环境一体化管理,建设有生活垃圾中转站,增设生活垃圾压缩线,实施全天候、无缝隙覆盖的保洁制度。在莱山经济开发区曲家庄社区,记者看到除了“小红帽”保洁人员正在清扫卫生的忙碌身影外,还有不少村干部和群众在自己动手收拾宅前屋后的垃圾,清除庭院杂草。为切实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莱山区以创建示范村、镇为切入点,不断优化生态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培育生态文化,开展“三包三共建”活动,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过上美好生活是群众的不变追求,莱山区积极顺应群众的要求,在全区开展了“美丽乡村”专项帮扶活动。他们从经济开发区及莱山街道、解甲庄街道、院格庄街道三个街道所辖村居中,筛选确定了13个集体经济无收入或收不抵支或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的帮扶村,按照“领导联、部门帮、干部驻”三位一体的工作要求,为每一个帮扶村建立一套帮扶班子,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提高帮扶村的“造血”技能。莱山区将连续三年,每年设立500万的专项扶持资金,按照“区级统筹、街道为主、部门参与、村级自力”的思路,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加强农村班子建设为保障,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通过集中帮扶,力争使帮扶村一年见成效、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目前,36项帮扶项目正在扎实推进,总投资1200多万元。(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孔小玮 王洪崴 林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