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桂林路
港湾式亭效果图
万象城效果图
美丽如画的滨海国际社区
2013年,对莱山来说,是一个“变装”的年份。这一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年,旧城换新颜;这一年,莱山居民享受到日渐温情的物业服务……一年来,莱山住房和建设局全力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惠泽民生,有力地推动了莱山城市发展向“全域城市化,全域生态化”和“北部都市化,南部城市化”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唱响“交通建设”交响曲
交通路网是城市的命脉,也是做优城市发展空间的强力引擎。作为硬环境建设的“重头戏”,莱山住房和建设局将路网建设、做优发展空间有机结合,全面唱响“交通建设”交响曲,促进整个莱山区驶入城市建设的“快车道”。这其中,有政府的领导,有部门的努力,也有群众的支持。以金斗山路为例,该道路是莱山区南部路网“四横四纵”重要组成部分,东起成龙线与海霸路交汇处,西至沟莱线,途经滨海路街道、经济开发区和莱山街道辖区内13个村居,是城市一级路,同时为核电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滨海国际社区配套,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期间,干部职工常驻工地一线,节假日不休,全程跟踪服务,克服了种种困难和诸多不利因素,仅有80余天时间便完成了近150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工程,在雨季较长的情况下,确保了项目建设计划如期完成。其中的隧道工程作为莱山区第一隧,采用“环保生态”的理念和明挖后填的施工方式,克服了重重技术难关,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减少对地质地貌的破坏,降低了工程造价,填补了项目空白。
像金斗山路工程一样,为尽快完善全区路网,充分发挥道路的基础设施及其衍生作用,优化全区发展空间,2013年,莱山住房和建设局压茬推进多条道路建设,新建道路里程约8.7公里,续建道路里程约9.0公里,累计投资5.5亿元,构筑起便捷顺畅、四通八达的城区路网,向全域路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北部路网中的桐林路东延等5条道路,以及南部路网中的桂山路等6条道路均已实现通车,为沿途的滨海国际社区、核电产业园、胶东文化广场、新世界百货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一条条“康庄大道”的铺就,不仅方便了周边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更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借路腾飞”。
路,正在莱山人的脚下蔓延。未来一年,莱山住房和建设局将继续加快南部路网建设,全力推进金斗山路二期、金堡路等项目进度;完善工业园区设施配套,进行东风河、明泉路管线改造;加快机场东路建设步伐,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确保市委党校东西向配套路等4条道路年内建成,启动金滩南路等项目建设,打通关键节点,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引领中心城区率先建成全域路网框架。
5区片旧改启动,莱山“蝶变”正当时
随着全市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莱山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最表象的证明就是,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富有年代记忆的建筑逐渐“消亡”。拔地而起的高楼以高调的姿态丈量着莱山的新高度,这是向着“更好”迈进的铿锵步伐,这也是莱山永未停止的“蝶变”。今年以来,莱山旧城改造的步伐更是逐渐加快,5大区片的改造同时启动,旧改辐射范围日益扩大,城区改造亦全面升级。
在三十里堡滨海国际大社区一期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虽是寒冬腊月,工人们仍在紧张地忙碌着,塔吊、大型铲车、搅拌机……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是莱山区首家多村居撤村并居联合旧村改造项目,是莱山区重点大项目之一,同时也是目前烟台市涉及拆迁面积最大、拆迁居民最多的重点项目,共涉及5个村居的2468户共6562人。该项目规划了17个高档居住区,总规划户数逾2万户,包含超大型超市、特色商业步行街、幼儿园、小学、中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体育休闲会所等建筑,是一个由众多功能区域协调组成的高档社区。
而这只是莱山区推进旧村改造,加快城市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整个改造过程中,莱山区坚持造福百姓和提升城市形象并重,在拆迁补偿标准、安置房选址设计、建设交付、土地收益分配等方面做出的规定更加利民惠民。同时,制定出台了《莱山区旧村改造工作流程》、《村集体收益测算报告》以及《土地熟化资金测算报告》等制度,使旧改工作有章可循,更加透明、规范,具有可操作性。近两年,通过印发文件汇编、新闻媒体报道、工作人员讲解等各种形式和方法,向开发商和群众做政策宣传发动,把旧村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益处宣讲透彻,不断激发百姓对旧村改造的渴望和要求,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013年,莱山住房和建设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统一安置”的原则,不等不靠,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着力打造新型社区,不断满足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改善民生和优化城市功能的需求。目前,河东、三十里堡等23个村居已启动拆迁或安置房建设工作,已完成拆迁约5000户,安置房开工面积70余万平方米。今年,莱山区还将重点推进初家街道、滨海路街道、莱山经济开发区等3个街道(园区)、15个村居的旧村改造工作,早日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
打造全市物业服务“范本”
一座座高楼大厦建起,一个个高档小区林立,当居民纷纷搬迁进期待已久的楼房后,后续的物业管理与服务也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居民的居住感受。作为物业公司的主管部门,莱山住房和建设局严格要求进驻各小区的物业公司,并积极引导他们推行一些能触动居民心坎儿的服务方式,物业与业主之间建立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和谐关系。
历经10余年发展,莱山区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面铺开,管理范围由单一住宅小区向体育中心、办公楼宇、工业园区、商业区等多元发展,管理项目达116个,物业企业74家。其中,二级资质企业5家,三级资质企业39家,外来企业30家。这样蓬勃发展的趋势,与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物业公司的潜心探索密不可分。
在物业公司的“准入”面,莱山住房和建设局重点抓好企业资质审核,不过关的企业坚决不准进入,物业公司进驻后,住房和建设局还积极跟进其从业人员的培训、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及住宅小区的安全生产检查,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住房和建设局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诸如“创优评星”活动的竞争活动,引导物业公司比拼赶超,提高自身物业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莱山共创建国家级示范小区2个,省优小区9个,市优小区4个;四星小区4个,三星小区5个,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了100%。(烟台晚报记者 徐志春通讯员 姚翔 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