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郝德荣:安全生产6900天
5月1日,是郝德荣在变电运行岗位上的第26个年头。1988年,他成为桃村变电站一名普通的值班员,从值班员到值班长,到变电站站长,再到如今的运维一班班长,郝德荣一步一个脚印。郝德荣如今在烟台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工作。郝德荣告诉记者,这里总共23个设备,设备巡视、运行维护……这样的检修每天都在进行,一年下来要进行上万次的操作!如此枯燥而单调的工作,他全身心地投入了近30年,目前,郝德荣所带领的运维一班已经实现安全生产6900天,保持了山东省电力公司操作队行列最长安全周期。在变电站办公室一楼,有个“启航创新工作室”,让员工对设备的改进、创新提出最“贴地气”的建议,目前这里已经诞生了4项国家专利!郝德荣说:“工作虽枯燥又单调,但当看到因我们的细心工作而保证了万家灯火时,我们心里很有成就感?!?
姜艳荣:多次攻克技术难题
现任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工段长的姜艳荣,曾多次获得技术攻关奖项,被评为南山集团公司优秀管理者、优秀5S管理标兵、2011年获龙口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则再获“烟台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姜艳荣一直将百分百的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娴熟掌握专业技能。刚从事拼毛工作时,为了能尽快做好本职工作,她全面细致地学习染色、纺织的各项专业知识,并深深明白要做好拼毛工作,必须要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了拼毛工作后,她的责任意识也随之提升,并通过与意大利染色专家的交流合作,推行新的优质高效的工作方法,把拼毛工作推向一个新局面。16年来,在她的带动下,染色产能从330吨/月提升到520吨/月,拼毛工人工作效率从40个纱批/月提升到100个纱批/月,颜色合格率从75%提高到85%。
尚伟峰:百斤垃圾桶每天搬200次
现任莱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场长的尚伟峰,曾是一位转业军人,也曾是一名默默付出的环卫工人。2004年底尚伟峰转业后便到环卫处工作,战友和朋友们知道后都极力反对,然而他却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起初,尚伟峰在环卫处主要负责生活垃圾清运工作,每天凌晨3点起床,4点开始工作,下午1点还得上班,工作量之大、工作强度之高可想而知。他每天搬运上百斤重的垃圾桶200余次,但是他总能做到最好,从不抱怨。到环卫工作后,尚伟峰把环卫岗位当作牺牲和奉献的战场。每年春节前,由于各家各户集中清理卫生,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大,环卫工人都坚守在一线,尚伟峰亦是如此。2011年开始,尚伟峰负责的垃圾场是整项工作的重点,面对新的挑战,他外出学习管理经验,一村一村踏勘清运路线,选址协调新的垃圾场建设。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现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已实现全覆盖。
刘恒谦:守林20多年无火情隐患
刘恒谦是昆嵛山林场一线的一名护林员。20多年的守林护林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每天上山巡山,每天走遍涝夼、马圈、黑夼、梧桐夼等重点山头,确保核心区内无火情隐患,无人类擅闯。2006年,分场要在马圈东山建设护林瞭望哨,埋设电缆,虽然只有五六百米的山路,但是十分陡峭,大型设备没法进山,作为分场的主劳力,刘恒谦扛石条、搬水泥、干瓦匠、凿山石,冲在最前面,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事业。2009年冬天,一个来自淄博的30人游客团队到刘恒谦负责的区域来登山,他礼貌地拦下了他们,并细致地向游客讲明情况,表示此地为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人类活动,游客旅游不能来这里,而且刚下过大雪,进山十分不安全。经过刘恒谦苦口婆心地多次劝说,最终他把游客团队劝阻在了?;で?。就是在这一次次耐心地解释里,刘恒谦同志圆满完成护林任务。
孙金鹏:节假都在工作一线
提起今年39岁的孙金鹏,熟悉他的人眼前很快就会浮现出一个矫健的胖子身影,总是满头大汗地忙碌着。他是路政工作人员,从踏入公路系统开始,每年大小假期他都放弃休息,带领兄弟们为烟台的道路畅通保驾护航。孙金鹏现任芝罘公路局路政科科长兼黄务管理站站长,昨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芝罘区机场路黄务附近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机场路车流量非常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肯定会造成道路拥堵,这时我们就会提高巡查密度,发现事故快速处理。”孙金鹏刚解决完突发事故,电话又响了起来,“机场路上有工程正在施工,把半幅道路给封上了,我得赶紧过去看看?!甭氛媛饭こ碳喙芄ぷ鞣浅7痹印4?997年成为一名路政人员,他先后多次获得市交通局“创建文明行业先进个人”、市公路局“三等奖”、“嘉奖”、“十佳路政员”等荣誉称号。
冷思海:提出两项技术革新
现任莱州市莱索制品有限公司冲压车间主任的冷思海,1993年从部队退役后就一直在公司工作,并多次放弃进城里工作的机会。十几年来,他从锻打车间一名普通工人干起,一直到班长、车间主任,他所带领的车间先后荣获莱州市“工人先锋号”、烟台市“工人先锋号”称号。冷思海1993年退役来到莱索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他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不管份内份外,风风火火抢着干。他当班长时,带领全班人员月月超额完成生产计划。2008年,经过群众推荐和竞争上岗,他担任锻打车间主任一职。由于他身先士卒、工作认真、管理科学,车间月月超额完成工作计划,成为公司的“主力军”。为了掌握先进技术和新生产工艺,冷思海从不走捷径,晚上回家抓紧自学,金属常识、机械制图、锻造工艺等技术知识都不遗漏。2008年至今,他提出的两项技术革新,为公司每年节约生产成本50多万元。(记者 张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