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东山街道培育低龄老人志愿者队伍,“以老助老”志愿服务模式,使那些需要被照顾的老人得到应有照顾,也为“年轻”的老人发挥余热提供了用武之地。东山街道“以老助老”志愿服务,看中的就是退休之后的老年人有时间、有经验、容易与高龄老人交流。老人志愿服务让“照顾者”和“受照顾者”都可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社区志愿服务队,把“天天敲门”作为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队成员每天都要上独居老人家敲敲门、问问平安,平时只要接到求助的电话,志愿者们总会第一时间赶到。
于美玲,原是福山路社区“护老”志愿者队伍队员,2010年搬家后,那些独居的老邻居成了于美玲无法放下的牵挂,还是天天回来照顾老邻居,一天,于美玲到孙老太太家敲门,拉开门吓了一跳———孙老太太正无助地倒在地上。原来孙老太太的脑血栓犯了,不慎摔倒了。于美玲立即叫上志愿队其他成员,一起把孙老太太送到医院,并与其子女取得联系。提起那次犯病孙老太太对此一直念念不忘,为了让老人不孤单,每逢晴朗天气于美玲就要陪着老人到街上转一转,散散心。
“护老”志愿服务包括代购商品、陪伴洗浴、陪护就医、生活照料、心理抚慰等服务,涵盖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家住四马路的85岁的刘天祥是进德社区空巢老人,由于岁数大身体不好,下楼很费力,志愿者每天到菜市场买菜都会替他捎上一份,志愿者知道老人愿意吃饺子,三天两头包饺子为老人送去。“护老”志愿服务队年龄都在60多岁,每个志愿队队员家里都有一本特殊电话本,详细记载空巢老人电话和其子女联系方式。进德社区王兰英老人生病住院,因子女都不在身边,志愿队的姐妹们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送饭喂饭、打水洗衣、端屎端尿、擦洗身子,老人住院二十天姐妹们日夜伺候二十天,出院后姐妹们依旧延续服务,除了每天床前伺候还包揽她所有生活杂事。
三马路有个“老姐妹乐呵圈”,平日,这里坐满一群老太太,大家坐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等着志愿队于学玲为她们理发。家住三马路李大妈自老伴去世后,独居的她很少与外界接触,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志愿者服务队成员每天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解闷,现在李大妈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每天都会聚在这“乐呵圈”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志愿队队长于学玲多少年来,不仅坚持免费为这些老人理发,而且把老人缝缝补补全部包揽下来,王信善老人说:“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志愿队的这些小姐妹每天帮我们干家务,陪我们聊天,他们成了我们依靠,一天不见她们心里就空唠唠的?!痹谒母姓傧?,三马路五十多人参加了志愿者队伍,现在这支服务队成了老人老有所依的“金拐杖”。(通讯员 程国玉 邵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