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解甲庄街道繁荣庄村的文明一条街
李德芳很幸福。
作为烟台莱山区解甲庄街道繁荣庄村土生土长的农民,李德芳亲眼见证了这个村子点滴却又深刻的变化。以前遍地的垃圾如今有“小红帽”统一清理,昔日泥泞的泥土路现在变成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从前忙完农活也就坐在自家炕头上与邻居唠唠嗑,现如今不远处就是新建的文化大院,看看表演,跳跳广场舞,好不热闹。而这一切,要归功于莱山区自2011年起在全区纵深推进的“乡村文明行动”。
建7个生态文明示范村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中的美景,令很多都市人心生向往,而在莱山区莱山街道,就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解村。红瓦白墙的农家门前,整洁清新,绿树环绕,雪白的小栅栏围起一个个“私家花园”,村建污水处理厂处理着全村的污水……解村的美不胜收,仅是莱山区乡村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鞍裱钡牧α渴俏耷畹?,“模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为更好发挥“模范”的作用,莱山区把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乡村单列出来,根据乡村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打造乡村文明示范村,推进全区乡村文明建设水平。莱山区选择了4个基础条件较好、规模较大、对提升周边重点产业项目和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规划保留村居,作为“生态文明示范村”,按照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则,以生态建设和周边环境建设为主,统筹进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集中投入,重点打造,为全区各乡村建设树立标杆、提供示范。截至目前,莱山区已完成7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
点上做好示范,面上还要再提高。莱山区重点围绕主次干道和街区驻地进行连片建设,今年以来已建成1条40余公里长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带和3个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片。
环卫一体扮靓114个乡村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脏乱差”一直是不少乡村的代名词,不过,这样的场景在莱山却极为罕见。
4年前,繁荣庄村村民李德芳每天早上都要从家走到1里地外的大沟边,将生活垃圾丢进臭水沟里。现在,她只要走出家门,20米外就是村里统一安置的垃圾箱。每天上午,市里的垃圾运输车会来运走垃圾,村民们再也看不到垃圾满天飞的场景了。
不止是繁荣庄。2013年5月,随着院格庄街道的王官庄、于家汤两个村居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莱山区114个乡村全部实现环卫一体化,城区环卫无缝覆盖延伸到农村。目前,莱山区共建成40多个垃圾中转站和4条垃圾压缩线,生活垃圾全部做到了日清日洁。
改善农村环境的一系列活动在莱山也相继展开。目前,已建设仿古式景观墙3000多米,花园式庭院50多个;总长9公里的辛安河景观带打造、投资1亿元的瀑拉河治理一期已完工,车家河、桂山河、于家汤河、东都河、东风河均进行整治,到2015年莱山区25条河流将全部实现生态化治理;65%以上的农户厕所达到卫生厕所标准。
乡村文明让老人安享晚年
对解甲庄街道姜家疃村村民孙承平来说,乡村文明,就是再也不用吃凉饭了。
已经77岁的孙承平和老伴身体都不太好,儿子又离得远,生活上总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以前,孙老与老伴经常要吃剩饭、凉菜。而现在,有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后,老两口不仅能吃到可口热乎的饭菜,还能在这里跟老伙伴下下棋、锻炼锻炼身体。
在乡村文明行动的带动下,姜家疃利用村里闲置的场所,建设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村里老年人提供以饮食、娱乐、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自今年7月19日开始运营以来,每天都有近20位老人前来就餐、活动。
不仅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享晚年的好环境,还要给中青年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场所。截至目前,莱山区127个村居,基本建成集文艺排练、图书借阅、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服务、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大院,示范性文化大院数量达85%以上。依托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莱山区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文化艺术节活动,各街道和村居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大大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烟台日报 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孔小玮 王洪崴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