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温馨的三室一厅,窗台上开满花的四季梅、在水中长得高高的富贵竹,墙边还养有蕙兰、蟹甲兰。一间向光性最好房间,就是60岁刘中泉老人“寄居”在侄媳妇陈华家里幸福的“小窝”。早晨,侄媳妇例行给他刮胡子、洗涮、端饭送茶,仍怕伺候不周,然后小声问叔公“叔叔,中午、晚上再吃点啥?……”
这是10月28日,在烟台开发区古现街道河北刘家村,记者采访中看到的一幕。时光回溯到20年前,当年22的陈华来到婆婆家时,家里当时10亩多地,公婆上山干活,丈夫养家糊口,照顾叔公的活很多也都是她这个新媳妇。“因为是弱智,伺候他需要耐心,上了那股劲谁说都不听,也就是我儿媳妇说了他能听?!苯衲?5岁的婆婆侯纯卿告诉记者,洗脸、刮胡子、剪脚趾盖、洗衣服,都是这个儿媳妇干,她还有两个小姑子健在,因为儿媳妇照顾得好,小叔子哪里都不去,就“赖”上了这个善良的儿媳妇,并且一“赖”就是二十来年。
侯纯卿说,她这个小叔子小时得过“疯”病,没钱治疗拖延至现在的状况,自身能认识三五个亲人,不知道自己的岁数,甚至有时和孩子似的淘气,喜欢把自己房里的物件搬来搬去。而这些,她一次没看到陈华变脸色,总是乐呵呵的,因为她理解老人,这么多年,感情太深厚了,她真是把叔公当成亲爹养了?!吧难椎帜艽锏绞裁闯潭龋俊保畲壳涠约钦咚?。
记者了解到,相比较一般的家庭的媳妇,陈华似乎付出得更多……2010年,她送走了卧床三年的公公,2011年,送走了因丧子之痛一病不起的老婆婆。公公刘中良08年患脑血栓,之后两年身体不听使唤,无法咀嚼,只能靠从鼻孔插胃管进流食,经常心情烦躁拔吊瓶、大喊大骂,对此,侯纯卿告诉记者,陈华没说过一句不好听的,好声好气地伺候、劝慰老人,刚住院时,一向传统的公公,不好意思当着陈华的面大小便,善解人意的陈华就主动回避,等公公方便完再进来默默地倒掉。儿媳妇的耐心、细心,有时还真派上大用场,有几天看见老头一个劲儿打喷嚏,把进流食的管子都喷出来了,陈华想到是窗台上那盆步步高过敏。果然,拿走花后,一切正常。“2010年除夕,我在医院照顾老头,陈华在家包完饺子,送到医院来,再回家伺候我婆婆和小叔子,新年的钟声就在路上敲响,忙了一年,也不让俺儿媳妇安稳过个年……”侯纯卿说到这,心疼得老泪纵横。2011年,小脚的老婆婆走过生命的93个年头,临终前,竟把自己的闺女错看成孙媳妇,含混不清地问女儿:“是陈华来看我吗?”
陈华是村里公认的“四大好媳妇”之一,街道的“道德模范”。对于这些,陈华说得很谦逊,她告诉记者,人都有老的时候,进了这个家的门,就有义务照顾好这个家。忙于一家生计的丈夫刘宝杰,不止一次告诉媳妇,为他一家付出太多太多,需要说的感谢话太多。婆婆总是逢人就夸儿媳妇持家好,但陈华却笑着说:“没有好婆婆,哪来好儿媳!一家人和和睦睦。如今,陈华的儿子刘彬17岁了,担心奶奶自己一个人住寂寞,就每天都去奶奶家住,陪奶奶一起吃饭、说话。“听说村里要给育龄妇女查体,还问我告诉奶奶没有,他都不知道奶奶这个年龄段不查这个。哈哈!”陈华的笑容里又是开心、又有欣慰。临近采访结束,刘中泉对陈华伸伸手,陈华告诉记者,叔公的意思是,指甲好剪了,耐心的她乐呵呵地给叔叔剪完指甲,又端上一杯热水。这温馨的一刻,在金秋十月的暖阳里,也让人感到倍加温暖。(水母网 记者 高少帅 通讯员 卢家傲 郭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