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看烟台市“首善芝罘”绽放五彩“民生”花

发表时间:2014-11-27 08:46:00来源:烟台文明网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闭馐堑车氖舜蟊ǜ嬷刑岢龅木咛逡蟆?
  “多管齐下,筑起全方位立体化为民服务平台,让群众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闭馐茄烫ㄊ兄ヮ非怀龅木咛宕鹁?。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作为烟台市中心区,芝罘区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公共服务、干部作风等多方面入手,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民生保障和提升体系。如今,在烟台市首善之区芝罘,正绽放着五彩缤纷的“民生”花。
   
 产业发展“九足鼎立”
  做强民生之基
  产业是民生之基,芝罘区深谙其道。
  今年8月份,由烟台市芝罘区投入1.5亿元、整合多个载体资源的烟台1861广告创意产业园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认定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金种子’试点孵化器”,在今年国家工商总局专家组对中央财政支持广告业发展试点园区考核评估中,该园位居全国20个国家级园区前列。
  文化创意产业,是芝罘区产业发展的一支新起之秀。近年来,芝罘区加大载体建设培育和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形成和巩固了商贸服务、金融服务、房地产及建筑、都市工业、电子商务、人力资源、健康服务、物流产业、文化创意九大产业发展优势,2013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0%以上,成为推动辖区经济的“九大载体”。
  九足鼎立,既要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又要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产业,同时突破发展新兴潜力产业,形成结构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商贸服务业继续壮大,海港路中心商贸区聚集各类商贸企业及商户1万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80亿元,8大类54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到430亿元,去年接待游客142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6.9亿元;金融服务业优化提升,现有各类金融机构347家,去年金融业实现税收14.5亿元;房地产业多元发展,旧城改造完成由“住宅地产”开发向“产业地产”开发的转变;都市产业精心布局,节能环保孵化园建设启动,依托只楚园、卧龙园两个工业园区,芝罘区都市工业朝着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部分企业在产业行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现代服务产业领域,现代物流产业不断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全区物流企业840家,物流业增加值达18亿元,缴税3.9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步增长,2013年已达7.7%;文化创意产业强力推进,近年来累计投入1.5亿元,打造烟台1861广告创意产业园,入园企业达到30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扶持广告创意、动漫、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做强做实,烟台市市级电子商务产业园于今年7月开园,现已引入37家优质电商企业,预计2015年末企业业务基本覆盖全国全部县(市、区),并实现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新兴潜力产业领域,人力资源产业突破提升,打造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有22家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确定进驻,知名人力资源企业的进驻填补了烟台高端人力资源市场的空白;健康服务产业整合推进,全区共有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机构27处,养老床位3500多张,正在建设的乐康金岳健康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为5000名老年人提供养老及相关配套服务,将成为烟台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配套设施最全、服务质量最好的健康养老中心。 

万达广场效果图

婚庆产业园鸟瞰效果图

    城市建设“破茧成蝶”
  扮靓民生之貌
  作为中心城区,“拆”与“建”,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命题。
  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芝罘区也面临着发展空间狭窄、产业发展承载能力不足等瓶颈。对此,芝罘区提出了“以城市建设改造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全面启动实施了以旧城旧居改造和芝罘滨河、临港两个新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两旧改造、两新建设”,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合力完善产业功能布局,积极优化群众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升级、产业升级与群众幸福指数升级的良性互动,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对于中心城区来说,城市拆迁改造至关重要。如果不‘拆’,城市就没有新的发展空间,就不会有新的高层次、高质量产业项目的落地,实现产业升级、跨越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群众的住房条件就是再差也得不到改善?!敝ヮ非榧歉咔觳ㄋ?。
  坚持“拆旧建新、以拆促建”,近年来,芝罘区累计完成征迁面积320万平方米,开工面积突破1200万平方米,直接惠及群众2.5万户、10万人。预计到2016年,全区大规模城市建设改造结束时,在所有的“城中村”之上都将崛起一座“新城”,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将由2011年的28平方米增加至57.6平方米,比过去翻一番。
  城市建设改造中,征迁是一个难点。面对征收区域的复杂实际,芝罘区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进行大量入户调查工作,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同时积极优化片区周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将被征地居民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真正解除后顾之忧。
  拆旧还要建新。聚焦产城融合,产业成为芝罘区立城之本、兴城之基,以旧城旧居改造为契机,芝罘区高标准引进产业大项目,全力做大做强产业发展文章,通过产城互促不断激活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今年7月,大悦城购物中心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临港商圈腾飞的引擎。芝罘区充分利用改造整理出来的空间,高标准建设城市综合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十二五”以来,芝罘区全面启动了胜利、白石等11个旧城区和幸福西片区、梁家福临等42个旧居片区改造,一批辐射引领型、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成功建成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主引擎”。在此基础上,芝罘区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创新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积极探索建立权责统一、全面覆盖、运行通畅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城市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整个城区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老城区“破茧成蝶”,重换新颜。

魅力芝罘山海间

城区全景 
    公共服务“快马加鞭”
  巩固民生之本
  民生是群众幸福之基。今年1—9月份,芝罘区民生支出达1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就业等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范围不断扩大,标准逐年提高,让群众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芝罘区始终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出台87项惠民措施和意见,连续开展“为民服务实事”工程,解决了一大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笆濉币岳?民生各领域支出达到70.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5%,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让群众学有所教。芝罘区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下“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优质教育”的承诺书,着力推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公平发展。目前已投入1亿元,完成25所学校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校舍加固任务;投入4.2亿元完成5所学校的建设,新增优质学位5000个。
  ——让群众老有所养。在覆盖面上,不断将参保范围扩大到城镇未参保居民和被征地居民,实现被征地居民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常态化”,解决了不同群体的老有所养问题。在保障水平上,每年为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待遇,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十连增”;2014年,居民基础养老金从110元提高到130元,惠及群众1.1万人。
  ——让群众病有所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使14000余名患者得到便利;建立起以区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初步构建起15分钟医疗服务圈;发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已为64万余名社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6万余名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
  ——让群众文有所乐。将文化场所建设向下倾斜,形成区、街、居三级文化网络,构建起了覆盖全区的“十五分钟文体活动圈”,群众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00余场,鼓舞了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让群众居有所安。群众的幸福感来自安全感,芝罘区推行网格化巡逻布警,使群众“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2011年以来,全区先后破获入室盗窃等民生系列案件3500余起,破获群众关注的各类集资、网络诈骗案件420余起,为群众挽回损失2亿元;着眼于解决群众小事,推进物管、危管、消防、车管、外管、网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六进”工程建设。将户籍、出入境、消防、车驾管等20项便民业务下沉到警务室,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点对点的贴心服务。

文艺爱好者在南操场敲腰鼓迎国庆

公安干警走进校园与学生互动交流

    作风建设紧抓不懈
  发扬为民之风
  近年来,芝罘区相继启动11个旧城区片和42个旧居区片改造,累计完成征迁320万平方米,超过了整个“十一五”期间的完成量。在连续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芝罘区因土地征迁引起的信访案件连续3年逐年下降,打破了“拆迁越多、信访越多”的困局。一“升”一“降”之间,是干部作风建设的严格提升。在2013年全市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芝罘区得到93.08分,创造了历年来的最高得分。
  育首善花开,引清风自来。瞄准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环境更加美好、群众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的烟台“首善之区”的目标,芝罘区紧紧抓住干部作风建设这个牛鼻子,先后推出“三提三强”、“四位一体”服务分包、“芝罘清风”廉政品牌创建、4×4效能监察模式等作风建设新举措,大力倡导“实干、苦干、快干、马上干”四种干事风气,强化完善“节点目标、跟踪考核、效能督察、治庸问责”四项执行机制,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
  “我们干部自身不能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芝罘区委书记高庆波说。为了彻底解决机关沉疴陋习和作风积弊,芝罘区下猛药、出重拳,建立起领导责任、考核奖惩、监督评价、宣传引导四项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着力塑造“务实、为民、勤政、廉洁”的新形象。 
  作风建设被覆盖到街道社区的“神经末梢”,传达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构建党员“双管双责”工作机制、“四位一体”服务分包责任制,机关干部真正走到基层,深入群众。截至目前,全区3162名机关干部分别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累计走访慰问群众8295人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0927条,为困难群众解决各类现实困难569起,帮扶范围涉及全区13个街道148个社区、居民区。
  扑下身子走进群众心里,还要挽起袖子解决百姓难题。为了使干部队伍更接地气,让各项工作更贴民意,芝罘区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实事”工程,建立了89000民生服务和党员人才为民服务两个平台,以政府购买、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构建起“社区—街道—区—市”四级联动服务体系,组织党员、专家人才主动认领解决民生诉求,为群众提供义务便捷服务,形成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芝罘区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查摆“四风”问题1840多条。依托“党员人才为民服务”平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问题项目库,把群众反映集中的10大类33个问题,确定为年度为民服务实事,每一件实事都贴着群众需要来办。截至目前,全区党员干部建立联系点1297个,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1448次,征求意见建议2890余条,突出开展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さ?个专项整治,解决落实各类问题3820余个,一大批积累多年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切实解决,有效回应了群众诉求,解决了群众关切,获得了群众“点赞”。(大众日报 曾现书 刘家伟 郑书伟 隋翔宇)

主题活动

更多>>
  • 1.jpg
  • 2.jpg
  • 3.jpg
  • 5.jpg
  • 4.jpg
  • 魅力烟台魅力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