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志愿服务人群,13.8万注册志愿者,3.8万注册义工,9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这些数字带来的志愿精神正悄然滋润着港城烟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时入2014年,烟台志愿服务之花开得更加绚丽芬芳——“学雷锋、树新风、讲文明、做好人”、“文明看交通,礼让斑马线”等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相继开展,“一路有爱”、“善行芝罘·微公益”、“金都志愿365”等志愿服务品牌叫响,烟台市共组织“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900余场次,约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活动,3000多名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结成“一帮一”、“多帮一”长期帮扶对子。这一年,烟台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化体制、机制建设入手,不断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逐步建立了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全民参与搭建居民和志愿者桥梁
在烟台,提起“小巷总理”安立盛,无论男女老少都不陌生,因为他学习雷锋精神已有50多年。而且他不仅是一个人做,还带动了身边3000多人进行志愿服务。
“我们队伍现在有3000多名志愿者,每个志愿者每天能坚持做一件好事,就会影响身边的一群人,这就相当于每天做上万件好事?!卑擦⑹⑿ψ潘?。
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都是莱山区黄海社区最热闹的日子。这一天,不用挨家挨户打招呼,在家的男女老少都会不约而同地聚到一起,为社区和邻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常驻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则将大家有序调配,让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井井有条。
持续运行加大褒奖志愿服务力度
烟台市实现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常态化,除了市民爱心奉献,源源不断的政府及社会资金投入也是这个温情链条的重要一环。2005年,我市出台财政支持制度,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作为志愿者、义工活动经费,实施政府购买志愿服务计划。建立了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冠名基金募集机制,全市慈善基金募集增长迅速,目前全市共有27支单位冠名基金,40支个人冠名基金。其中单位基金认捐额度最高的企业达到300万元,个人最高为12.6万元。
做志愿者、当义工,既没名,又没利可图,怎样才能保证市民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烟台对志愿者实行了星级管理,即依据志愿者服务时间来评定星级,将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50、120、300、700、1000小时的志愿者,分别认定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优秀星级义工可以定期到定点医院享受免费体检等医疗服务,对于那些自身需要帮助的义工,我们会安排其他义工上门给予照顾和服务。”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鲍寿庆说,我市还每年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优秀慈善义工,并纳入道德模范、烟台好人评选范畴,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烟台日报 记者 李仁 通讯员 刘永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