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好人费秀仙:30年,一人撑起五姓之家

   提起烟台莱山街道金村的费秀仙,没有村民不交口称赞的,她1984年第一任丈夫突遇车祸离世,后改嫁到金村,30年间,她起早贪黑照顾身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第二任丈夫和常年卧病在床的丈夫的岳母,并将丈夫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女抚养成人,撑起一个五姓之家,书写了一段段超越血缘关系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
  端屎接尿,照顾8年瘫痪在床的丈夫前妻老母亲
  3月12日一大早,76岁的费秀仙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搀扶着丈夫下地洗漱,换洗衣服。给丈夫擦洗完脸和手后,费秀仙便开始忙碌着生火做饭,收拾家务,给门前的菜园浇水、施肥。
  “我是牟平王格庄镇人,22岁嫁给了第一任丈夫柳要功,生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丈夫那时在村里当书记,一家人生活过得和和美美,十分幸福?!狈研阆伤担擞械┫龈?,她45岁那年,丈夫遭遇车祸离世,她带着三个孩子生活?!?986年,经同村人介绍,我结识了第二任丈夫辛诠。他是一名民办教师,与我有着相同的遭遇,妻子体弱多病,患心脏病撇下母亲和16岁的养女走了?!狈研阆?8岁时,改嫁到了金村,肩负起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重任。
  改嫁不久,辛诠的岳母瘫在了炕上。当时辛诠在祥山联中教学,费秀仙每天起早贪黑,照顾瘫痪在床的老太太,端屎接尿,一干就是8年。那时,老人卧床久了,脾气很不好,经常发火,可费秀仙一句怨言也没有,也从来没跟老人红过一次脸。费秀仙说:“老人岁数大了,身体又有病,自然会心情烦闷,作为家人一定要理解和包容!”当时,费秀仙家生活并不富裕,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辛诠每月30元的工资。费秀仙为了让老人吃得好,用得好,常常将家中最舍不得吃的鸡蛋、牛奶、糕点给老人吃,而自己则啃着地瓜、咸菜、馒头。为了贴补家用,费秀仙还经常做针线活到集市上去卖,换得的零花钱,也都用在了给老人添置新衣服和买营养品以及抚育两个孩子身上。
  1995年老人离世前,握着费秀仙的手说:“自己的女儿走得早,幸运的是能遇上秀仙这么一个知书达理、贤惠的好媳妇,我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幸福?!?
  生活艰苦,拉扯4个子女长大成人
  据了解,辛诠的前妻于广娟体弱多病一直没有生育,后来辛诠和妻子从南京孤儿院收养了一个女儿辛建华。费秀仙改嫁过门时,辛建华才16岁,而自己的两个女儿已经分别成了家,费秀仙与辛诠重组家庭时,自己17岁的儿子柳子刚跟着来到金村生活。
  虽然是重组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姓氏和血缘,辛诠和费秀仙拿对方的老人和子女都视如己出。特别是费秀仙,对待两个孩子不偏不倚,有好吃的,好穿的,都会给两个孩子置办成一样的,从来也没有因为偏重哪个孩子而引起矛盾和争吵?!靶两ɑツ赴冉显纾揖褪撬咨盖??!狈研阆伤担两ɑ杂滓埠芏?,经常帮着她烧火做饭,料理家务,与兄弟姊妹关系处得也比较融洽,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顶过一次嘴。如今孩子都长大成人成了家,他们虽没有血缘关系,但如亲姊妹一般经常走动。辛建华家的生活条件不太好,在镇里摊煎饼,费秀仙的两个女儿经常给这个妹妹送钱送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几年前,费秀仙的儿子突发疾病离世,辛建华和费秀仙两个女儿经常上门探望母亲,陪她聊天解闷。儿媳杨辛玲虽已改嫁,也将费秀仙视作亲生母亲,经常带着自己的小女儿上门探望,一家人其乐融融。
  丈夫患阿尔茨海默病,相守相伴共度夕阳红
  几年前,退休在家的辛诠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生活不能自理。刚刚伺候走双方父母和将几个子女拉扯成人的费秀仙,又肩负起照顾丈夫的重任?;疾〉恼煞蚴背W叨肀卟荒芾肟?。有一次,费秀仙到后山侍弄菜园,回到家发现丈夫不见了。她满村地寻找,有村民说看到辛诠坐公交车到镇里去了,她急忙前往寻找,可找了一整天也没有找到,这可急坏了费秀仙。直到晚上,一位好心人将丈夫送回了家,费秀仙一细问,才知道丈夫脑子不清醒,误以为当天镇里开老党员会,结果上错了车迷失到了芝罘区宫家岛,幸好遇到好心人打听家,才给送了回来。
  自此以后,费秀仙寸不离开丈夫半步,一直贴身照料?!跋衷诶习槟晔乱迅撸咽?1岁的老人,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我每天都要给帮他解手擦屁股。”费秀仙说,丈夫失去正常意识,有时像个小孩子一样不愿吃饭,为了让他有个好身体,费秀仙常常给丈夫做最爱吃的肉馅水饺,端到丈夫面前,哄着他吃。年复一年,一晃就是7个春秋。“老来伴老来伴,我和丈夫的感情深厚,丈夫意识清醒时对我和孩子特别上心,没有打骂和拌过一句嘴,现在他得了病,我就要像一根拐杖一样,伴他左右,不离不弃,让他有一个幸??炖值耐砟晟睢!狈研阆杀硎?。
  如今,费秀仙最快乐的事,就是每天接到子女和儿媳打来的问候电话。每天扶着丈夫矗立在相框前,端详一大家子的全家福照片,详述每一个亲人的近况。费秀仙已然成为这个五姓之家亲情的纽带和欢乐的源泉。(烟台晚报 记者 李鑫 通讯员 刘路芳 摄影报道)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