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救人现场
刁娜养伤中
央视报道周江疆英雄事迹
烟台文明网3月23日讯 连日来,烟台龙口王菁救人事迹得到公众广泛赞誉。所有美誉汇成一句话:“城市文明,最大的缔造者就是市民。生活在充满人情温暖、弥漫文明气息的城市,是你我的幸运,也是大家的自豪。”是啊,生活在烟台,总会因身边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所感动。透过王菁救人义举,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烟台好人群体:一条腿救人一条命的全国道德模范刁娜,三进火场营救员工的高富帅周江疆,被誉为活雷锋的“小巷总理”安立盛……一次次践行道德的义举,让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烟台好人!
大美大爱震撼心灵
一座城市的前进步伐由许多环节映照,爱,总能让那些温暖的记忆浮出水面。
王菁,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烟台好人带来的满满正能量。烟台好人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90后“最美乘务员”姜丹萍面对持刀歹徒勇救乘客,让我们震撼于“无畏之美”;“80后”女大学生村官张广秀身患白血病依然情牵岗位,让我们感动于“奉献之美”;“小巷总理”安立盛45年坚持做好事,让我们敬佩于“坚持之美”……一位位“烟台好人”用自己的经历、故事和选择,诠释着真、善、美。
好人的事迹,总是那么记忆犹新。
“刘盛兰,烟台第一个感动中国人物。确实感人!自己那么困难,一分钱也不舍得花,把钱都捐出去,给失学儿童,确实是真情义举,确实是感动中国。”“刁娜,最美女孩嘛,为了救人一条命,自己搭上一条腿。”“王华堂两口子,不是自己的孩子,拿着比自己的孩子还亲,孩子还是个残疾孩子,这个真不容易。”
……
面对记者采访,几位市民侃侃而谈,好人事迹不断传播着、感动着。
从王世香到刘盛兰,从刁娜到王菁,这是爱的传递,是烟台文明底蕴的折射。
文明细节温暖人心
一个幸福的微笑,一次温暖的搀扶,一句礼貌的问候,文明在举手投足间凝结成美丽。
好人好事处处见,失明老人有许多“眼睛”———
赵文才老人命运坎坷,自幼因病失明。警察宋辉、饭店老板张兴利,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匆匆一遇的好人……10年来,他们十年如一日帮助赵文才,他们之中有人工作调动,有人外地求学,但爱心的接力棒却不曾中断。爱心,为这位孤寡老人带来一抹光明。
同在社区如一家,邻里和谐胜亲人———
“咱的小区有人情味,我们从不从‘猫眼’里看邻居!”最近半年,家住凤凰台小区的高敏所在单元楼住户间相处得温馨和谐,碰上谁家有什么事,大家都会倾力相助。交水电费时,谁家人不在,都会有人帮忙垫付。邻居们都习惯把垃圾袋放到门外,谁走楼道碰上都自觉捎到楼下垃圾箱。
在烟台,这样的画面很常见:车流穿梭的十字路口,“红马甲”扶老携幼维持交通;凛冽的寒风里,一位赶早班车的年轻小伙小心将纸袋投进垃圾箱……
在烟台,这样的画面变得很普通:救助帮扶困难群体活动,志愿者的爱心在传递;各种大型赛事现场,志愿者的笑容在展示……细细想来,还有很多好人好事就在身旁,他们并非家喻户晓,却一样打动你我。
城之文明滋养人之良善
烟台好人缘何不断涌现,如群星般闪耀?
在外地人看来,这有些出人意料;在烟台市民的眼里,这全在意料之中。
烟台自古就是一座民风淳朴的城市。在这里,人们古道热肠、急公好义,早在1929年就有了运作规范而现代的烟台恤养院;在这里,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很早就共同生活、亲如一家;在这里,从实施中国海难史上最成功的“2·12”砣矶岛海难救助到“5·12”汶川地震对震区人民的千里驰援,从众志成城应对非典疫情到万众一心抗击历次冰冻旱灾,烟台人仁义与顽强拼搏的精气神和着黄渤海不息的涛声,在山海之间谱出一曲曲和谐的大爱之歌、文明之歌。
22载创城路,四度创城,四度折桂。文明烟台,用跨越时光的一次次回应,给予文明呼唤最好的回答。
今天,作为城市主体,每个市民都成为烟台文明的实践者,催生出一个个“道德模范”、“烟台好人”,体现出烟台深厚的文明底蕴,让烟台城市文明气质日渐升华。(烟台日报 记者 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