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海阳地雷战展馆:胶东鼙鼓动地 盆子山响彻"雷"声

发表时间:2015-06-23 08:30:00来源:烟台文明网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军事教学故事片《地雷战》,使海阳人民抗日地雷战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时光荏苒,这个温婉的海滨城市依然铭记着那昂扬激越的“地雷战”抗战往事。2005年8月15日,扩建后的地雷战纪念馆举行了开馆仪式,作为那场充满战火与硝烟年代的亲历者,80岁的“民兵英雄”孙玉敏老人应邀出席。尽管耄耋高龄,她还经常到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仿佛透过一件件实物和图片,她又回到了那段硝烟纷飞的岁月。

地雷战纪念馆

展示民兵研制的各种地雷及埋雷方法的互动区域

  敌寇磨刀霍霍,民兵英雄奋起反抗
  民族危亡,海阳人民共赴国难,没有被敌人的铁蹄吓倒。行村镇是从青岛进入海阳的交通咽喉,也是日寇在海阳境内设置的重要据点,境内的盆子山海拔253米,从那里可以俯视日寇行村、夼里、孙家夼据点,山脚下的赵疃村也是往来交通要道,行村民兵于是依傍有利地形,奋起反抗敌人,在村里村外大摆地雷阵。
  1943年夏天,敌人突然包围了孙玉敏所在的村子--小滩村,全村的人都被赶向村中的场院进行点名登记,而当时村里正住着县上的五个同志,情况十分危急,唯一的办法就是透过敌人的重围送信给附近的八路军来解救。孙玉敏挺身而出,她撕破鞋口,把信缝了进去,提着一只筐子走上村头,以上山挖菜和伪军嫌自己小不让去开会为由骗过了日本哨兵,穿过重重岗哨把信送了出去,那年老英雄年仅16岁。
  日寇扫荡正紧,骄横的鬼子以为行村据点固若金汤,竟不知早已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敌人一旦出动,民兵就在敌人经过的大小路口、山坡、树林、河滩、瓜田、菜园、驴槽、鸡窝、粮囤、井台、门阶下、水桶底、箱子里……都埋下地雷,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地雷爆炸,让鬼子处处挨打被炸。同时,附近的多个村庄组成了“民兵联防区”,五虎岭、亭儿崖、笤帚夼、纪家店、槐树底等五个村的民兵就以“五虎联防”驰名胶东,设立警报和联防信号,敌人来犯时,统一指挥,配合行动,一村有敌,众村解围,有效地抵御了敌寇的“蚕食”扫荡。

赵疃村民兵打造的石雷及打造石雷所用的工具

抗战期间,海阳民兵抗击日本侵略者所用的武器

赵同伦、陈桂香在英模表彰大会上获奖的枪支

  敌寇闻风丧胆, 地雷战壮我国威
  小滩村地处海莱交界,村南有条河,是行村据点的敌人到莱阳穴坊据点的必经之地,敌人为避地雷,便在水中行军,孙玉敏发现这一情况后,反复思索,和全体民兵一起研究了一种水雷,用群众自家产的葫芦衬上防潮物件,切开装着地雷,合缝处用“船泥”封严,放在河里,专门用来对付涉水偷袭的敌人。又到麦收时节,敌伪又要到小滩村抢粮,孙玉敏等人便在桥头上埋下地雷,在河里布上水雷阵,共计30多颗。敌人进村时,不敢走桥,都在河水里通过,正好陷于小滩村民兵布下的水雷阵,炸死炸伤30多名敌人,敌寇最终没敢进村半步。

  1944年的一天,夜幕徐徐拉开,赵疃民兵赵守福全身上下抹上黑泥,身背三颗地雷,在夜色的掩护下,只身一人悄悄潜入日军行村据点,在日伪军必走的西门、南门、北门分别埋下一颗地雷,第二天一早,日伪军一开门,三颗地雷几乎同时爆炸,有十几个敌人上了西天。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同伦是远近闻名的“爆破大王”,他摆的“长蛇雷阵”长达二里路,雷声轰鸣,敌人左闪右窜,总躲不开挨炸。“不见鬼子不挂弦”的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华虎认准敌人行军路线后,疾走埋雷,埋得又快又隐蔽,每每出人意料,博得“活雷化虎”的美誉。此外,还有隋良萱、陈桂香等五百多名胶东扬名的民兵英雄,他们用感人的事迹塑造了一座不朽的英雄丰碑。
  海阳人民嫉恶如仇,同仇敌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沉痛打击了敌寇的嚣张气焰。这次反“扫荡”,海阳村村布防、户户备战,广大民兵开展地雷战、麻雀战,艰苦战斗105天,毙、伤、俘敌673人,取得了105天反扫荡战役的胜利。

  走进地雷战纪念馆,可以看到当时群众发明的各种地雷。由于当时军需兵工厂原料缺乏,无法满足战斗需要,民兵们就开动脑筋,根据用炸药炸石头的道理,发明创造了一种石雷,没有炸药,他们就土法上马,采用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置方法,在全村群众中展开了轰轰烈烈地打造石雷、自碾炸药活动。战斗岁月,人民群众根据当时的作战需求,发明了“脚踏雷”、“水雷”、“挡阻雷”、“绊雷”、“滚石雷”等多种地雷。(通讯员 石龙)

海阳地雷战埋雷的群体雕塑

展示三位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和两位胶东爆炸大王赵同伦、

陈桂香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们的单体雕塑

展厅一角

  展馆简介:地雷战纪念馆坐落于海阳市文山街北段。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展线长830米,藏品560余件套,包括历史照片200余幅及图表、油画、粉画、雕塑、半景画等辅助陈列展品。战区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急,共赴国难;第二部分:地雷战日寇丧胆,卫海防壮我国威;第三部分:反“扫荡”105天动魂魄,盆子山60余村响雷声;第四部分:英雄造雷乡,雷乡出英雄;第五部分:光辉事迹垂青史,革命精神照后人;第六部分: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海阳。自成立以来先后接待过毛里塔尼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及数十万海内外观众的参观学习,先后被公布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等。2005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2008年山东省首批免费开放的5家纪念馆、博物馆之一。

主题活动

更多>>
  • 1.jpg
  • 2.jpg
  • 3.jpg
  • 5.jpg
  • 4.jpg
  • 魅力烟台魅力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