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于得水,胶东抗日战争史上丰碑式人物,迟浩田曾为其题字“昆嵛英雄于得水”。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他出生入死,屡建战功。他参加组织领导了威震胶东半岛的1935年“一一·四”暴动。暴动失败后,率领部分暴动武装组建“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胶东革命保存了宝贵“火种”。1937年组织领导著名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战争中他先后7次负重伤,13次受上级嘉奖,被当地群众誉为飞檐走壁的独胆英雄,鸿篇巨制《苦菜花》主人公即以于得水为原型。
组织领导威震胶东的“一一·四”暴动
于得水(1906-1967),文登人,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原名于作海。他18岁开始拜师学武。1931年5月,经邹青言介绍加入农民协会。1932年春经刘振民、于绍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于得水小时候在山里干活,闲暇就扔石块或用弹弓打树干、打山雀,练就了“一手准”。参加革命后,很快就成了指哪打哪的神枪手,不知让多少“狗腿子”得到了应有下场。1935年11月29日,他参加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率领特务大队缴获长短枪八十多支、子弹两千余发。
暴动指挥部就设在昆嵛山无染寺内,于得水被任命为东路一大队(特务大队)大队长。但是,“一一·四”暴动后来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中共胶东特委领导人张连珠、程伦、曹云章被捕牺牲。面对白色恐怖,于得水毫不畏惧,继续带领游击队与敌人巧妙周旋,始终坚持战斗在昆嵛山上,革命足迹遍布茫茫山野。在经历了无数次九死一生后,于得水率领的革命力量得以壮大,并组建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
1937年12月24日,于得水率领六七十名队员、携带三十多支长短枪参加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大队长。后任二大队大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营长、团长,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副司令员,东海专署专员,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兼烟台、威海警备司令员,胶东军区人民武装部第一副部长等职。
迟浩田题字“昆嵛英雄于得水”
战争年代,于得水曾先后7次负身重伤,13次受到部队领导机关的嘉奖。在昆嵛山?;で亟哟业那缴希钦呖吹揭环庾帧袄メ斡⑿塾诘盟?,落款迟浩田??此萍蚣虻ササ?个字,却字字千钧。
暴动失败之后,于得水所领导的那支游击队从小到大,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在一次次扩编、改编之后,从游击队发展成为“三军”、“五支队”,再到“五旅”。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31、41集团军,都是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源头发展壮大起来,而且这些部队的军魂中都深深烙印着当年那支昆嵛山游击队的不屈性格。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战争、抗洪救灾、收复香港……这些部队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立下了无数战功。在有着“胶东井冈山”之称的昆嵛山,于得水为胶东革命保存下了这支宝贵的“革命火种”,成为坚守“胶东井冈山”革命之火的中坚力量,是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驱。
沿着昆嵛山太古河逆行而上大约三里地,有一隐蔽的小山洞。据当地人说,于得水当年曾在此养伤。腹部中了两枪后,他被安排在老乡家里养伤。伤势略微好转之后,为不连累老乡,他就躲进了无染寺附近的这个石洞里。石洞高约1米,深约2米,洞内阴暗潮湿。革命先驱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由令人震撼。后来,小石洞被称为“帷幄洞”,意指于得水曾在此运筹帷幄。
《苦菜花》主人公以于得水为原型
《苦菜花》,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鸿篇巨制,它以昆嵛山农村为背景,反映胶东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日寇、汉奸、封建势力的奋勇斗争历史?!犊嗖嘶ā防锏闹魅斯匆杂诘盟?。作者冯德英曾说过,很多人说是他的《苦菜花》 成全了于得水,实际上是于得水的革命故事成全了他??谷照秸だ螅诘盟谘烫ㄔ俅涡聪麓?。烟台解放不久的10月1日,美军太平洋舰队的黄海舰队先后驶入了烟台、威海水域,并登上了崆峒岛。党中央指示,坚决驱逐美军舰队登陆烟台。时任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兼烟台、威海警备区司令员的于得水等代表团,与美海军舰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判。于得水气宇轩昂,加上锐利的谈吐,令美军将领们丝毫不敢轻视这位农民出身的谈判对手。经过几轮谈判,我们取得了谈判胜利,美国舰队最终灰溜溜地离开了烟台。这就是载入史册的“烟台谈判”,这次谈判也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外交谈判,成为我国外交史册上的一段佳话。(YMG记者 任雪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