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重走烟台抗日战场]灵山战斗的英雄赞歌

  在招远县城西部,有一座雄姿险峻、壮如卧虎的大山,它就是位居玲珑金矿附近的战略要地——灵山。提起灵山,人们自然会想起许多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但是,更让人们刻骨铭心的,却是70多年前,为保卫宝贵的黄金资源,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撤离,我军同日军浴血奋战的灵山战斗。

  敌人前来扫荡掠夺黄金

  如今,记者重走抗日战场,来到位于招远市蚕庄镇西部的灵山,一睹这座海拔高度322米的风采。曾经战斗过的堡垒、围墙南北长约200米,保存基本完好,只有两三个塌方口,石头上依稀可见子弹留下的弹痕。招远市党史办副主任唐寨信告诉记者,当时的战斗工事选址坐西朝东,易守难攻,西边是深七八十米的悬崖,东、南、北三个方向是陡峭的山坡?!按拥匦我材芸闯龅蹦甑恼蕉肥嵌嗝床伊摇!?
  通过党史材料,唐寨信给记者重新塑造了当年的战斗场景。那是在1940年6月1日,日军纠集驻青岛、烟台、招远、掖县、平度、潍县的敌人数千人,对胶东根据地进行大规?!吧ǖ础?。驻招远县蚕庄一带的敌人,为拔去扼守在灵山的我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十四团这个眼中钉,以扫除其掠夺中国黄金的障碍,趁机于6月5日纠合扫荡之敌向灵山围来,企图把十四团消灭。为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十四团留下一营和特务连坚守灵山阵地,掩护当地群众和其他部队安全转移。
  5日凌晨,敌人在炮火掩护下,轮番向灵山进攻。十四团一营和特务连英勇抗击。半山腰上,敌人被炸得尸体横飞,欲进不得,便重新调兵遣将,将三路攻山队伍合并为两路,在炮火掩护下朝灵山发起强攻。猛烈的火力,将特务连与一营隔离。
  一营四面被敌人围住,难以突围。望着倒下的战士,政委张咨明眼里冒火:“打!为团长报仇!为战士们报仇!”战士们个个像被激怒的雄狮,吼着、叫着,将石头、手榴弹劈头盖脸朝敌人砸去,敌人鬼哭狼嚎,抱头鼠窜,这次进攻又被打退了。

  13人与800多敌人展开肉搏

  战隙中的灵山一片寂静。张咨明望着山下四周蠕动的敌人,知道这时撤出灵山已经不可能了,他转过身来环视一下身后,用探寻的目光注视着他的战士。他心里一阵抽搐,不能让战士们都死在这里。他紧锁着的眉头松开了,果断地命令军需处处长王吉山率领战士突围下山。王吉山知道留在阵地上意味着什么,便争执道:“你是政委,应保存好党的文件,该你下!”张咨明火了:“不要罗嗦,文件已做处理,你快下!”争执不过,王吉山只好率领部队突围。
  山上,只留下一个班的兵力。山下800多名敌人又开始了进攻。张咨明把12个战士召集在一起,严肃地说:“我们的任务是拖住敌人,掩护战友们撤退。咱们必须死守住这灵山峰顶,活不缴枪,死不当俘虏!”话音刚落,敌人便蜂拥上来。张咨明率12名战士如猛虎一般跃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枪托砸、大刀砍、牙齿咬……终因寡不敌众,战士们相继牺牲。政委张咨明身上多处中弹,满脸血迹,昏倒在石崖下,手里紧握着最后一颗手榴弹。这时,围上来的敌人吼叫着:“捉活的!”张咨明用力睁开血迹模糊的眼睛,忽地站了起来,“狗日的,来吧!”敌人一窝蜂似地围了上去。张咨明毅然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殉国,时年25岁。
  虽然灵山战斗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但革命烈士不怕牺牲、誓死守卫阵地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来源:烟台日报 记者 高少帅 通讯员 李栋)


 
分享到: 
4.55K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盟网站 | 投稿邮箱 |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登录 | 联络员登录

烟台市委宣传部 烟台市文明办主办

烟台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