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约100三小时-24小时空降快餐联系方式,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同城空降快餐联系

烟台恢弘彩塑长卷展现胶东抗战岁月

发表时间:2015-09-06 08:36:00来源:烟台文明网

陈玉录在对彩塑作品中民兵战斗的场景进行修补和完善

陈玉录在对彩塑作品中人民群众支前的场景进行布景

陈玉录完善彩塑作品中青年参军的场景

陈玉录精心修补彩塑作品中地雷战的场景

彩塑长卷部分内容

陈玉录在对彩塑作品中民兵战斗的场景进行修补和完善

陈玉录在对彩塑作品中人民群众支前的场景进行精调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这是胶东人民抗战支前精神的真实写照。
  9月2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前夕,由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栖霞泥塑”传承人陈玉录历时三年,为展现胶东人民为建立和巩固胶东抗日根据地所作出的贡献,而创作的大型彩塑长卷《爷爷的故事》在烟台栖霞完成。
    该长卷长达20米,塑造人物60多个,从胶东子弟大参军、车轮滚滚支前忙、配合八路打鬼子、大显神威地雷战等8个场景展现胶东抗战岁月的方方面面。作品用民间泥塑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抗战时期的人物风貌,用凝重单一的色彩表现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创作过程中,陈玉录搜集了近千张老照片,仔细观摩揣度那个年代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形象气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几乎都有其出处,包括享誉胶东的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女民兵孙玉敏的形象,也有陈玉录姥爷的形象。
    “他头戴圆毡帽,腰扎武装带,斜挎匣子枪,年轻英俊,威风凛凛。”陈玉录指着他姥爷当年参加胶东民兵英?;岬募湍钫账?。创作初期,陈玉录只是感觉老人们讲的故事有趣,姥爷形象和服装打扮有艺术感觉,后来随着创作的深入,查询到越来越多的资料后,他意识到,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是血与火的年代,是不能忘却的年代。
    “每次查寻相关抗战资料我都会泪流满面,我们的祖辈在那个年代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和牺牲,而现在我们知道的太少,遗忘的太多!”陈玉录凝重地说。
    资料显示,仅在抗战时期,胶东抗战家属达3.1万户,直接参与的抗战人口达13万。胶东子弟当八路的最多,牺牲的人数最多,胶东子弟“忠诚实在肯吃苦,打仗勇敢不怕死”的美名在外,以至于建国后,部队和上级首长首选招收胶东子弟兵。普通百姓为八路军抬担架、做军鞋、送军粮,踊跃支前,各村各户比比皆是,尤其是地方民兵武装遍布胶东各地,是抗战中不可或缺的武装力量,人数之庞大难以统计。
    寒来暑往,披星戴月,陈玉录终于完成了全部的创作,他如释重负地说:“虽然自己用尽全力创作,但也不足以告慰逝去和健在的祖辈们。只是想通过作品,让后人记住我们的祖辈在那个年代所付出的牺牲,让大家知道:抗战胜利,来之不易!”(烟台日报 记者 唐克 摄影报道)

主题活动

更多>>
  • 1.jpg
  • 2.jpg
  • 3.jpg
  • 5.jpg
  • 4.jpg
  • 魅力烟台魅力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