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城里位于烟台市最繁华的大街——南大街东段的南侧,是老烟台的标志之一。这些青砖青瓦建成的小院,在现代的都市中,在高楼大厦之间,所城里散发着异样的,古朴迷人的气息,也留给烟台人最深的回忆。
几乎每一个老烟台人都对所城里有无法割舍的情感。日常经常听老烟台人情不自禁地讲述所城里的历史,讲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一切。
提起所城,居住在烟台的人几乎都知道,那是烟台城市最早的雏形,它记录着老烟台的变迁,是烟台人的寻根之所……

所城里的老街

所城里大街街景

所城里大街街景
所城的由来
当记者说起所城的来龙去脉时,70岁的安家正教授在他那不足12平方米的小书房中认真地翻找资料给记者介绍:“奇山所的全称是奇山守御千户所,它是烟台城市最早的雏形,记录着老烟台的变迁。早在600多年前,朱元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军事方面就实行了卫所制度?!卑步淌诜觥睹魇贰返募窃兀?398年(明洪武31年)为加强海防军事建设,朱元璋准奏批建奇山守御千户所,这就是烟台城市最早的发祥地。
1664年,清康熙皇帝下旨废除“奇山守御千户所”,改称“奇山社”,军变民地,官兵解甲,从事渔农工商等,所城由军防变为单纯的居民区。所城张、刘两大族的后裔大兴土木,建造民宅,人口逐渐增多,也不断有外地人口流入,奇山所内人口随之向外扩张,经济日益发达起来,遂又有奇山所、所城里、所城之称。有了“奇山所城”,才有了“狼烟墩台”,有了“狼烟墩台”,才有了“烟台”之“名”,可以说奇山所城就是烟台的发源地。

所城里大街街景

所城里大街上的古建筑

斑驳的大门透露着历史气息
所城的变化
说起奇山所的变化,安教授滔滔不绝地说道,明代的奇山守御千户所主要建筑有古城墙、千户所衙、练兵场等,是一座典型的东方古城堡。清朝时军变民地是奇山所城的重大历史变迁,外地姓氏流入,人口快速增加,奇山所内人口随之向外扩张,经济逐渐兴旺起来。这时期,奇山所及周围已形成13个固定村庄,成为奇山社十三村。如今,奇山所的城墙、门楼早已拆毁,但遗迹尚存,城里4村基本保持原貌,而充满乡土气息的城外9村,早已变成了现代都市的组成部分。有的村名则被改为街名延续下来,比如仓浦街、西南关街、上夼路、大海阳路等。
“其实,城还是这座城:所城的象征——千户衙门,经过变迁,已成为张家祠堂;现所城大街、北门里大街、南门里大街就是《登州府志》记载的十字大街;而南门里和北门里东西巷,东门里和西门里南北巷就是明代建城时屯兵式跑马道……”说到这安教授陷入了沉思?!跋衷谒堑娜嗣桥胃脑彀?,这么多年烟台有关部门一直开始讨论所城改造问题,每次会议我都会去参加,可是每次都只是停留在方案规划阶段,一直没有开拓性进展,所城规划和改造还在守望中,说不清是步履迟缓还是出手慎重,但有一点却十分肯定,不管怎么改造都要把根留住?!卑步淌谥V氐厮档?。

古老的街道默默注视着现代文明

老民居

褪色的对联
把根留住
岁月沧桑变迁,所城正在一点点被侵蚀风化,当许多老烟台人和我们一起“守望”所城时,“把根留住”便成了他们最大的呼声。安家正教授回忆说,从开埠的西学东渐起,经过岁月沧桑变迁,所城一直慢慢地进行着变化。旧居、牌坊、街道都已成文化古迹,所城那蜿蜒的胡同里,斑驳的墙壁、破旧的屋门、没落的拴马石都显示着所城那经历过数百年的沧桑。
如今的所城在现代都市中,在高楼大厦间,散发着古朴迷人的气息。我们依旧能辨别得出那精美的雕刻纹饰,依旧能感受得到那旧时家族的繁盛。然而所城也在变化,房屋被改造,出租屋盛行等等,不能说是物是人非,但所城的民风习俗已慢慢地改变了。安家正教授也语重心长地说:“奇山所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烟台的根。尤其是在民俗文化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刘等大姓人家在这里居住了600余年,他们的衣食住行、节日、礼仪、信仰、民间艺术、口头文学、邻里关系的相处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过年、婚嫁、诞子……都有一定的习俗。所城,不仅是一个明清民居建筑群,还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民俗传承文化所在。留住所城,留住烟台的根,不仅是要保留这些见证了烟台城市成长的老街古巷,更要守住所城的传统文化,精神之魂,把一份厚重牢牢地印在这片土地上。”(讲述人 安家正 整理记录 王伟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