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
烟台文明网10月9日讯 2015年以来,烟台芝罘区司法局以构建普惠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139个社区设立“法律管家”
烟台芝罘区司法局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法律管家”服务,在现有的街道律师定点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将公共法律服务从街道进一步延伸到社区。在全区139个社区(居民区)设立了“法律管家”工作室,每个社区(居民区)配备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和司法鉴定人员各1名,每月固定时间到社区提供现场法律服务,并通过传统和现代通讯媒介,为社区(居民区)组织及群众提供远程即时免费法律咨询,使得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的公益服务在社区一级全面铺开。加强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完成了区属12家律师事务所、108名执业律师以及公证机构、公证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同时,对5个法律服务所、23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规范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的内部管理,提高基层法律服务规范化水平。
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
开展“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对东山街道办事处、烟台十中等20多个单位的普法工作进行检查督导,推动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聘请大学教授和法律专家,系统辅导了多部法律法规,培训基层普法办主任和法治宣讲员200余人,为我区“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组织开展“司法惠民、送法下基层”活动,及时将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送到群众手中。3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深化‘法德共进’·推进依法治区”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营造“崇法尚德”的浓厚氛围。6月下旬,开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等。组织参加全市第三届法治文艺汇演,推荐由毓璜顶街道办事处心连心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的《新女性文明三字经》和凤凰台街道办事处的《碰瓷》,参加全市第三届法治文艺汇演,受到了观众的一直好评。
成立社区矫正工作应急中心
以做好特赦工作为重点,全面规范社区矫正监管。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区司法局建立了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制定了处置预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集中排查整治活动,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确保无脱管和再犯罪情况发生,维护社会治安局势持续稳定。
按照特赦审批程序,拉网摸排、严格筛选,依法、有序、高效地做好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特赦工作,确保“不错放一人,不漏赦一人”,切实彰显法治权威。
探索建立“三调联动”机制
在重要节假日等时期,区司法局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1—9月份,各级调委会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692件,涉及当事人数2139人,调解成功688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4件,调处成功率达99%以上。
探索建立“三调联动”有效机制,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加强专业型、行业性调委会建设,联合烟台市保险行业协会,建立了烟台市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引导消费者通过调委会解决保险行业矛盾纠纷,维护保险行业和谐稳定。
2015年办理407件法援案件
按照“应援尽援”的原则,坚持简化程序、快速办理,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拓宽法律援助渠道,1—9月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7件。
重点发挥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为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提供法律帮助。今年以来,已解答劳动仲裁类咨询1142人次,提供援助273人次。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组织律师、公证等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深入农村、社区宣讲法律法规,为老年人提供“三优先”(优先接待、优先解答、优先受理)的法律援助服务,并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行预约制度,上门为其办理申请手续。为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检查,采取发放案件质量反馈卡、参加案件审理旁听、走访或电话回访、审查案卷等形式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集中回访,进一步加强了承办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尽心尽力为受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烟台晚报 记者 云全 通讯员 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