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些年,中国独生子女的父母这一代人也开始步入老年人行列。您想过自己老了以后怎么办吗?您会选择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您理想中的养老机构是啥样?“明天我们如何养老?”,随着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何处才是老年群体的归宿、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养老产业如何适合社会发展,正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10月19日,记者从烟台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15年上半年,烟台市养老机构发展到228处,各类养老床位4.8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3张,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相比“十一五”末,烟台市养老机构增加46处,机构养老床位增加1.8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量增加13张。五年内,烟台市将力争使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0张,建成20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大力推动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20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养老服务日趋多样化
记者从烟台市老年福利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入住率常年保持在100%。全市总投资20亿元的12处县级福利中心已有10处投入使用,莱州、莱阳、招远等地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运营模式,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发展。多地乡镇敬老院采取建设老年公寓、开展社会代养服务、实施合并运行等模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五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第三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于10月17日至-21日在烟台举办。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业,正成为当下热点。除敬老院外,目前我市养老机构数量发展至113处,床位2.9万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到100处,床位2.3万张,占比分别达到88%和79%。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达到5处,86处养老机构设立了卫生室、医务室等医疗服务设施,28处纳入医疗定点范围。正在建设的烟台乐天养老服务中心已与省立医院合作在养老机构内建一所三甲医院、滨州医学院利用自身优势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老年群体日益增长,亟需多样化养老服务。发展“数字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日渐“时髦”。目前,我市共建成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10处,3处正在建设。发展加盟企业、商户7500多家,服务入网老人8.8万名。同时,配合市政府积极推动“89000”民生服务平台建设,扩大服务覆盖面。同时,为高龄老年人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免费发放呼叫手机,全额承担手机的年服务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900多万元,免费发放呼叫手机4.4万部,年购买居家养老服务10万多小时。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设,也全面铺设,正打造“十五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据统计,全市共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14处,29处正在建设;建成农村幸福院313处,165处正在建设。
2万老人参与文艺团体
“文化养老”,让老年人生活丰富多彩。
每逢周末,市老年艺术团金色炫舞分团的团员们,都会走进社区、大学、幼儿园、农家大院,辅导广场舞、健身秧歌、创编舞蹈的排练,把快乐分享给更多的老年人。这只是我市“文化养老”的一个缩影。为了提高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水平,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的目标,从2013年开始,我市不定期举办全市老年文化活动骨干培训班,从音乐基础理论、民族舞蹈、形体和化妆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罢庋扰嘌盗死夏晡幕歉?,又可以由文化骨干将所学知识传播到自己团队中的每个团员,各个团员又回到自己所在的社区,把所学的知识进行传授?!笔欣狭浒旃ぷ魅嗽北硎?。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一级一级的“孵化”,不仅扩大了老年人的参与面,老年文体活动的触角延伸到了街道、社区,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走上舞台,走进城乡,获得心灵愉悦。
市老年大学,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老年文化场所。当下,歌舞才艺、摄影丹青正成为老年人津津乐道之事,市老年大学正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据介绍,市老年大学共有20多个专业103个班,常年开设声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电脑等课程,年收老年学员3500多人。作为“老有所学”的回馈,我市连续六年举办的“老年文化艺术节”正成为他们展示的舞台。其开设的歌咏、舞蹈、服饰、综艺、摄影、书画等多项大赛,为老年人提供展示的平台,成为烟台市老年人的文化盛宴,每年有6.6万老年人参与其中。大力实施“文化养老”战略,我市老年文体活动组织逐步健全,活动日趋活跃。据了解,目前,我市正大力加强基层老年组织建设,成立市、县、乡、村四级老年协会网络,目前全市各类老年文艺团体达731个,2万多老年文艺骨干参与其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发动带动开展群众性老年文体活动。
老年招聘岗4年增280个
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我市大力实施“银龄建功”行动。市老龄办搭建交流服务平台,联合人社部门和人才市场成功举办四届全市性的“老年人才交流洽谈会”。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老年人才招聘持续走热。参加2011年第一届老年人才交流洽谈会的企事业单位只有30多家,到场应聘的老人约有600多人。到2013年规模已经扩大到60多家企业、近千名老人参与。2014年的招聘会共提供招聘岗位310个,参与招聘的企业112家,而现场却共涌入了1200多位老年求职者,不少人已年过八旬。最终有175名老年人才与企业达成工作意向,57名老年人才现场签约。
在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同时,老年社会福利保障成为老年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城镇“三无”人员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城镇“三无”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经费,并于2013年调整保障标准,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150%给予保障;出台了《关于为全市80周岁以上低保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的通知》,按照低保老年人年龄段,给予高龄津贴;出台了《关于建立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的通知》,给予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护理补贴。
与此同时,我市注重从完善制度、健全网络上下功夫,逐步健全完善老年行政执法制度,形成老年维权工作的长效机制。颁布多项意见,完善了市、县(市)区、乡(镇)街、社区(村)四级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网络,开展了各类老年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以及做好老年人来信来访和涉老纠纷调处工作等。近三年来,通过涉老案件“绿色通道”办理各类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680余件,解决非诉讼法律事务290余起,减免诉讼费100多万元,减免律师费263.8万元,受援老年人达2700余人次。(《烟台日报》记者 慕溯 通讯员 王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