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两千多年前,西汉穷人子弟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流传至今,没想到,烟台街头现在出现一个借着路灯光读书的人———一个怀揣大学梦的外来打工者。
借着路灯夜读,男子疑似流浪汉
10月24日晚7点,天有些冷,记者由北向南从金沟寨西侧二马路走过,身边不断闪过一束束车辆的灯光。走到马路边,记者突然看到一个发须凌乱的白衣男子正在看书,嘴角不时荡起微笑,偶尔还点点头,其反常举动引得行人频频回头。
男子穿着白色休闲衣,裹着厚毛衣,下身是泛白牛仔裤,穿着破旧帆布鞋,端坐马路边,双手捧着一本薄薄的书,两眼一眨不眨地来回“扫描”,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头顶上是高悬的路灯,周围是川流不息的车和人,而这一切似乎都没有影响到他的阅读。
“不怕冷么?是不是流浪汉啊?”有行人嘀咕着。
走近男子,记者注意到他脸上胡须浓密,捧书的一双大手上个别指甲已经破损,牛仔裤和帆布鞋虽然颜色褪尽但很干净。
记者男子旁边足足站了半分钟,他才意识到自己被注视。男子抬起头朝记者微微一笑,随后低头继续看书。
白天工地打工,晚上做个文化人
直到记者打招呼,读书的男子才抬起头回应。
“我叫刘光军,湖北人,干工地的?!蹦凶幼晕医樯芩?,“我不是流浪汉,只是在这里借光读书,因为宿舍太嘈杂了,看不进去?!?/p>
一番聊天,记者了解到刘光军今年47岁,从小喜欢读书,可惜儿时家里穷,13岁读完初中后就外出打工谋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逼出来的?!绷豕饩樯?,儿时家里经济很困难,五个兄弟姊妹都早早当家了,没怎么读书给他们留下一生的遗憾。
“我最大梦想就是上大学,在烟台十几年了,常常经过烟大,有空就会进去看看?!绷豕饩?,正是因为儿时的遗憾,现在他才喜欢阅读,特别是各种小说。
“看小说很有意思,可以拓宽眼界,增长阅历。”刘光军晃了晃手里的书,那是一本掉了皮的小说,他说是从地摊上淘的 。
“三家人共住一间屋子,不适合看书,要是一家人住一间就好了,能安静些?!绷豕饩担衷诤退谕还さ馗苫畹挠?00多人,到了晚上在宿舍里不是看电视就是下象棋或聊天,劳累了一天的他就喜欢趁着晚饭后的时间一个人溜出来,夹着一本书慢慢欣赏。
“年纪大了得转行才行。”刘光军最后跟记者说,语气里略带担忧。
“这个年代甭说在大街上看书,就是家里摆着书柜,能沉下心来看书的也很少了。 ”听到他的话,一位路人感慨地说。 (YMG记者熊昌华)